烟花三月 看扬州古城“有分量”
2025-04-16 09:09:00
来源:扬州日报
【字号:  】【打印

记者 张孔生

回望扬州的古城保护和城市更新工作,可以看到一个个创新项目的实施,让扬州古城在全国更有分量。2006年起,我市累计投入近20亿元,实施了东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利用等工程,重点打造了街南书屋、李长乐故居、逸圃、冬荣园等一批重要节点。2008年4月18日,“烟花三月”节开幕大会在双东历史街区举行;5年后的2013年,“烟花三月”节再次在东关街的街南书屋启幕。

近几年,扬州持续推进古城保护和有机更新,今年“4·18”临近,又有哪些古城新亮点亮相?记者昨进行了探访。

广陵路和甘泉路,是广陵古城内东西向的主干道,如今在这条道路沿线,众多古城保护利用和城市更新项目正在实施,有的项目将在“4·18”期间完工,以崭新面容亮相。

沿广陵路、甘泉路由西向东探访,记者看到,娱乐城、群艺馆片区、钱业会馆、苏唱街1号、苏北电影院片区、卞宝第故居、可园、广陵路改造提升等众多工程正在加速推进实施。其中,卞宝第故居和钱业会馆等已修缮完成,“青春”再现;娱乐城、苏北电影院片区、苏唱街1号已基本建成,焕然一新;广陵路改造提升主体完成,整体展现。

“我市积极推进古城保护和城市更新工作,秉持‘小尺度、绣花功、本土化、渐进式’理念,以传承方式、审慎态度推动明清古城焕发新活力,同时坚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推动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性保护、活态化更新、内涵式复兴’,历史建筑‘应保尽保、活化利用、数字化保护’。”市城建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扬州先后实施了众多古城保护和城市更新项目,从双东片区的“一线十点”到宋夹城的保护利用,从东关街的保护提升,到南河下、仁丰里街区的保护更新……众多项目的实施,让古城历史建筑得到充分保护和利用,也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的新的舞台。

一项项荣誉彰显了扬州古城保护的积极成效:东关街园宅项目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奖,同时入选国家级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2个,获中央预算内投资2.76亿元;“扬州市探索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融合发展新路径经验做法”获住建部《建设工作简报》刊载,并向全国推广;“一水一电一气一消防街区提升做法”和“积极完善建筑修缮技术指引与激励政策”入选全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创新街区原住民收储租更新模式”入选全国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

“在古城保护利用过程中,扬州构建了完善的古城保护更新组织体系,做到资源整合、规划设计、政策标准、保护利用、建设管理‘五个统一’。”上述负责人介绍,在创新古城保护更新政策体系方面,坚持“精准谋划+创新突破”,优化审批事项和环节,推进直管公房活化利用;在探索古城保护更新实施模式方面,坚持“政府+居民+市场”多元参与,探索保护更新模式,探索不同历史时期古建筑的有机更新路径,不断提升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价值,走出了一条古城保护传承的“扬州路径”。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