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报融媒记者 李昌海 胡明慧
通讯员 尚庆迎
9月16日,位于刘集镇的徐州鼎一具业工程机械有限公司门前东西向的小道上,工人、机械陆续进场,预计25天后,这条坑洼难走的乡间小路将“变身”宽阔坦途。
看着烈日下火热的施工场面,鼎一具业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经理孙凡舒深锁的眉头终于解开了,笑意重新回归。去年企业落户刘集后,门前的这条路成为制约企业发展迈不过去的一道槛。“我们的产品是配套徐工的精密件,没有院墙,也没有一条像样的运输通道,导致企业的核心部门——生产精密件的小车间一直没有条件搬过来,只能另外租赁场地生产,现在好了,路修好了,小车间就能建起来了,这样一来,今年公司的产值预计可以翻番。”孙凡舒告诉记者。
这样的场景,是铜山区“企业大走访、大帮扶”活动真正走进企业的生动写照。自8月底,铜山区开展为期4个月的“企业大走访、大帮扶”活动,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提升服务企业能级的切实行动,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加速发展。
把企业当“太阳”
月亮围着太阳转,太阳围着银河转,谁的“能级”高,谁自然就是“中心”。
开展“企业大走访、大帮扶”,铜山将企业当成“太阳”,各部门联手升级服务。
围着企业转,是铜山“企业大走访、大帮扶”活动的一条“铁律”。
不光是全区范围内的链主企业、重点企业、规上企业,甚至是培育企业和大个体工商户也被列入走访名单。数量庞大的走访名单,不仅牵头部门要走访,属地包挂小分队要走访,区领导也下沉一线,加入服务企业的“大部队”。
上下“一盘棋”,区领导牵头、各部门和属地上下联动,确保大走访是真走访,真正走进企业。
围着企业转,成为铜山“企业大走访、大帮扶”活动中最寻常的现实场景。
在徐州市久发工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整车事业部副总经理胡炜看来,如今,包挂企业的大彭镇党委书记陈琦“不请自来”,已经是最寻常不过的事情了。
“9月3日夜里下暴雨,厂子因为地势低,生产车间雨水倒灌,水积了半尺深。陈琦书记‘不请自来’,亲自带队来调度指挥排水,第二天,工厂正常开工,生产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胡炜深有感触地说:“通过大走访,包挂企业的负责人对企业的情况摸得门清,有时我们还没想到‘搬救兵’,他们就主动帮上门来了,让我们觉得,不好好发展,都对不起他们付出的真心。”
围着企业转,让铜山区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走访调研企业2401家,发现问题和需求326个,现场解决问题156个,排查出生产经营隐患40个。
把问题当“钉子”
困扰企业发展的任何问题都绝不能成为“钉子户”,只要是问题,现场能拔的就现场拔,现场拔不掉的,就想办法尽力尽快拔除。
对于徐州华之美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来说,园区不通天然气是困扰企业的一件大事。
“厂子位于刘集机电产业园,主要从事钢结构加工,这几年发展势头红火。去年销售收入1.8亿元,今年上半年已突破2亿元。趁着行业发展的黄金期,我们大力实施数字化转型技改,投资2000多万元上马发泡工艺设备。”华之美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娜告诉记者,年底设备就要进场了,他们却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天然气管道只铺设到镇区,而不使用天然气,达不到必要的高温条件,发泡工艺就会影响质量,新上的设备就成为‘鸡肋’。”
这个问题,被负责走访企业的刘集镇副镇长王馨悦仔细地记到了走访记录表上,并排上了尽快解决的议事日程。
“这几天,我们已经与港华燃气多次对接,请他们拿出将天然气管网延伸至机电产业园的具体方案,这样一来,不仅园区内的企业能够用上天然气,附近乡村的老百姓也能跟着受益。”王馨悦说。
好消息第一时间传到郑娜的耳边,她心里压着的大石头也落了地,“如果能通上天然气,企业就不用再大量使用罐装气了,不仅能提升安全指数,而且也能降低10%左右的成本,让企业对发展的信心更足了”。
据铜山区经开局局长谢井新介绍,为了此次“企业大走访、大帮扶”活动,铜山区专门开发了走访帮扶平台系统,实时了解走访动态和信息,建立起动态推送协调办理反馈闭环机制,确保走访来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得到快速有效解决。
把发展当“航标”
解决问题,并不是铜山区“企业大走访、大帮扶”活动的终极目标。把发展的新思路梳理出来,把惠企的相关政策送上门去,大走访、大帮扶还旨在激发企业发展新动能,让发展成为企业快速成长的“发动轴”。
徐州九鼎钢结构有限公司在大彭镇的引导下实施主辅分离,前不久,新成立的运输公司正式运营。“以前,我们生产的产品都是找物流中心运输,交货时间不能保障。镇里引导我们实施‘主辅分离’,不仅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而且还派专人帮企业跑相关手续办理,只要两天的时间,就把手续全部办齐,没让企业多费一分神。这几天,镇里又在帮忙联系园区内其他企业,让新成立的物流公司不仅能帮助企业自身,还能辐射整个园区。粗略估算,新成立的运输公司能够给企业增加2000万元的产值。”徐州九鼎钢结构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平常告诉记者。
久发机械成立之初,走的就是与徐工差异化发展之路,主营产品轮胎起重机主攻国外市场。受疫情影响,原先中非地区的订单明显下滑。企业转而向俄罗斯、印度、阿联酋拓展新市场,准备在当地建立办事处,帮助打开新市场。既懂工程机械专业知识,又擅长销售的专业人员,成为企业迫切需要引进的人才。“镇里通过招商、科研平台正在帮助企业招聘相关的专业人士。此外,还帮我们对接北京大学的研发团队,这几天就能见面洽谈合作事宜了。”胡炜兴奋地说。
据悉,在“企业大走访、大帮扶”活动中,铜山区还专门制定实施《关于四上企业培育扶持奖励若干措施》《关于助企纾困解难的十条政策意见》等支持企业发展政策,着力推动企业培大育强,不断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实体经济是富民强区的立区之本、经济发展的命脉所在、区域竞争的关键支撑。我们要通过‘企业大走访、大帮扶’活动,大兴‘五种风气’,主动靠前服务,把存在问题找准,把制约瓶颈破除,把帮扶机制健全,把要素保障跟上,更大力度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为建设高水平现代化的‘江苏强区’作出更大的贡献。”铜山区委书记龚维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