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首次尝试知识产权证券化
2021-10-16 09:49:00
来源:南京日报
0
【字号:  】【打印

本报讯(融媒体记者李都通讯员王彤)10月15日上午,“华泰—江北扬子1期知识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深交所挂牌敲钟,155项授权专利“打包上市”,可为江北新区19家科技型企业融资1亿元。这是南京市首次尝试知识产权证券化。

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股权融资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传统的融资方式,而知识产权证券化是用新的交易模式,利用企业自身获得的已授权专利许可使用费,形成底层资产,通过原始权益人进行打包出售获得资金,将为企业打开新的融资渠道。

作为项目牵头方,北京中金浩资产评估有限公司长三角运营中心总经理潘开豪介绍,参与该项目的新区企业,集中在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软件与服务等高新技术行业,“前期在筛选和评估的过程中,我们重点选择符合江北新区‘两城一中心’主导产业的企业,评估他们的专利是否符合项目标准,最终确定了诺尔曼生物、健康无忧、荣泽信息等19家企业,底层资产共涉及发明专利43项,实用新型专利112项。”

本次证券化项目采用专利二次许可模式,以强信用的国资主体为后盾,发行方为扬子国资集团下属企业扬子租赁,储架规模10亿元,首期发行1亿元,发行规模居全省第一,且创全国同类型项目最低发行利率,这也就意味着19家企业所花费的融资成本相对较低。

江北新区企业诺尔曼生物此次利用10项发明专利和11项实用新型专利,融资额度1000万元。总经理李红云表示,“专利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也是最重要的资产,但银行偏好有形资产抵押,知识产权‘变现’困难。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方式,真正解决了企业融资的痛点和堵点,江北新区在金融服务上的创新,将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江北新区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和自贸区“双区叠加”优势,积极探索知识产权制度创新,已形成相关领域创新成果16项,其中,“打造知识产权交易融资服务运营平台”入选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

作者:  编辑:夏禹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