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晓敏
开放单位食堂、免费提供停车位、赠送城市吉祥物玩偶……今年“五一”假期,各地“宠客”举措频频登上热搜。一个个看似微小的服务创新,却让无数游客感受到了别样的城市温度,也折射出各地在提升消费环境上的创新探索。
细节之处见真章。井喷的假期出行需求,给很多地方带来如潮人流,游客难免遇到“停车难”“吃饭难”“如厕难”等问题。一件件小事累积,会影响游客对一个城市的整体印象和综合评价。事实证明,旅游是一种体验经济。谁能“拿捏”细节,谁就能赢得口碑。拿扬州连续多年在节假日开放政府食堂来说,此举不仅解决了游客就餐难题,更通过亲民价格地道风味赢得了广泛点赞,在细节之处彰显着城市的待客之道。
今天的文旅消费市场,已经告别了过去粗放式的发展老路,进入以品质服务取胜的新阶段。一个舒适的休息区、一处便捷的充电站、一条清晰的指引标识,这些细微之处的用心,往往更能打动人心。也正是在“游客至上”“以人为本”理念指引下,许多地方积极转变思维,把游客的痛点作为工作着力点,在优质的消费环境和贴心的服务体系上下功夫。智能行李寄存、无障碍旅游路线、多语种服务等创新举措,正在重塑城市与游客的互动方式,让每一次相遇都成为美好的“双向奔赴”。
服务的精细化程度,直接反映着城市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城市为游客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必然有完善的治理体系、强大的治理能力作为支撑。从部门协同到数据共享,从应急响应到长效管理,每一个服务细节落地,都离不开高效运转的体制机制的保障。比如,开放单位食堂看似简单,实则涉及安全管理、卫生监督、人员调配等多个环节;免费停车位的提供,也需要交通、城管等多部门的协调配合。正是这种从“管理本位”到“服务本位”的转变,让城市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当前,服务的精细化程度正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消费环境的重要标尺,也成为塑造城市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我们期待更多城市以“用户思维”创新服务供给,用“匠心精神”打磨服务品质,让每处细节都成为动人的城市叙事。当越来越多的城市能够以细致入微的服务赢得游客青睐,让“来了就不想走”成为更多游客的共同感受,我们才能在城市服务提升中不断打造出让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近悦远来”消费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