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徐睿翔
4月29日,省司法厅一级巡视员张亦军带领相关负责人走进《政风热线》直播节目,全省13个设区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同步在线,实时回应群众诉求。
眼下,新兴领域发展迅速,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如何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更精准的法律服务,把服务行业的劳动者服务好?”
接过主持人的问题,张亦军说,“相对于传统就业群体来说,新就业群体的劳动关系、从业模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如何为新就业群体做好劳动争议化解、矛盾纠纷解决以及更精准地提供法律服务,有很多新课题。”随后,张亦军请省司法厅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李凤友作具体回答。
“从受理的案件来看,新就业群体普遍存在劳动关系认定困难、证据缺失等问题,一些案件因为这些原因往往进入不了诉讼程序,或进入诉讼程序之后得不到法院的支持。”李凤友表示,对此,省司法厅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政策制度供给,扩大法律援助在劳动维权领域的事项,并下沉法律服务资源,加强联动,统筹做好新就业群体的维权。“比如,对于新就业群体中的进城务工人员,涉及到劳动报酬、经济赔偿金、工伤等事项的法律援助,免于最低家庭收入审查。”
下一步,省司法厅将加强宣传,引导新就业群体到法律援助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或是线上的江苏法律服务网、苏服办APP,来申请法律援助,“我们也会加强这类案件的办理,切实维护新就业群体的合法权益。”李凤友说。
近年来,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基层矛盾如何有效化解?
《政风热线》近日接到南京市鼓楼区居民张先生的求助。张先生住在建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职工宿舍,厨房排水管是铸铁的,经过40年的使用,管道上都出现了锈蚀渗漏的情况。“天一热,厨房就充满异味。”居民们苦恼不已,由于小区没有物业管理,他们尝试更换部分管道。由于连通1至6层的管道是一个整体,但6楼邻居不愿改造,导致问题迟迟不能解决。
于是,张先生找到街道平安建设办公室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他说,这两个地方受理后,都是直接把问题转给社区,社区找了6楼当事人几次后,仍没有解决问题。
张亦军认为,“张先生的情况是基层矛盾调解常见的困惑,相邻关系常涉及多方利益的诉求和平衡。就这个事例看,难以用强制的方式推动解决,主要靠宣传、教育、沟通、调解。”省司法厅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处处长朱怡介绍,近年来,为了推动矛盾纠纷及时就地化解,相关部门共同构建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面对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中的难点,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在尊重双方当事人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积极主动配合社区做好工作,做好人民调解的同时,做好法治宣传和心理疏导工作。同时在必要条件下,引入法律明白人、社区法律顾问等力量来共同协助化解矛盾纠纷。
这两年在各类社交平台上,不少注明为律所的账号竟不断推送类似号称“网贷逾期别着急,协商还款可延期”的虚假宣传视频。刘先生向《政风热线》反映,苏州平江律师事务所存在相关问题。记者就此向该律所主管部门苏州市姑苏区司法局投诉,相关工作人员却建议先通过12345反映。
“群众送上门的投诉为什么推走了?”现场直播连线中,苏州市姑苏区司法局局长华建文回应,“将进一步规范操作流程,针对当事人的投诉、举报问题,规范回答流程,真正处理好当事人的问题,服务好老百姓的投诉举报。”
省司法厅律师工作处处长朱伟表示,全省司法行政机关以及行业协会一直高度重视律师规范执业问题,去年部署了律师事务所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对律师的违规执业等十方面问题进行重点整治,对多名涉嫌违规的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进行了处分。“下一步我们将督促司法执法机关加大调查,也汇编成案例,举一反三,希望社会各界和媒体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