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严磊 通讯员 王军
如东30个产业项目日前集中签约,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涉海装备、数字经济等领域。至此,该县一季度共签约产业项目66个,总投资303亿元,平均每周“拿下”逾5个项目。
当前,如东正处在厚积薄发、乘势而上的发展关键期。年初,该县提出“把新型工业化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努力成为长三角沿海新型工业化强县”的目标,狠抓项目招商“打头阵”。
“拼抢‘好’项目,‘干’就一个字。”如东县投资服务中心主任许姚军介绍,一季度,如东县党政主要领导累计赴市外招商15天,各层级招商人员合计外出超800人次。
今年以来,如东以突破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高性能涉海材料应用、海洋生物医药研发以及配套海洋生产性服务业为招商重点,产业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的现代海洋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去年落户如东洋口港的亚达绿能科技有限公司一期尚未投产,二期即将开工。“我们现在订单爆满,正着手扩大产能。”该公司技术副总韩非告诉记者。
海洋经济的先发优势,成为吸引企业投资如东的强磁场。日前,东方电气在如东投资东峡(江苏)智慧能源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海上7—20MW级风电机组、叶片及相关产品的制造、试验、运维于一体的综合性风力发电设备基地。总经理谭斌介绍,如东拥有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能够与项目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为风电产业发展增添强劲动力。如东“26℃温馨服务直通车”机制也助力企业尽快实现蓝图到现实的飞跃。
从年初开始,如东县四套班子领导相继走访调研该县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等多个领域重点企业,详细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政策措施、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实际需求,迅速梳理解决有关问题。如东以“合作共赢”为发展基石,创新推出“桩基先行”“拿地即开工”等极简审批模式,持续缩短项目落地周期,以“速度、温度、力度”营造一流营商环境,“顶格推进”释放“顶格诚意”,用“硬核行动”兑现“如东承诺”,增强企业在如东投资扩资的信心。
围绕“3+2+1”现代化产业体系,如东借“招引东风”绘制“产业链宏伟蓝图”,精准谋划招引优质的前延后伸配套项目、关联项目。今年以来,全县累计实际使用外资9424万美元,总量位列南通前列;累计新签约并注册亿元以上项目32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3个,完成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4个。
项目为王,招商为先,环境为要。南通市政协副主席、如东县委书记陈慧宇表示,如东将持续当好“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店小二”,争取更多有利于科技创新、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的大项目、好项目,推动协议项目尽快签约、签约项目尽早落地,深入谋划推动,全面掀起大抓项目、大抓招商的招商攻势,为如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