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崇德励志培育当代工匠
2021-09-22 08:57:00
来源:淮安日报
0
【字号:  】【打印

以车间为家,每天徒手搬运20次轮胎练体能。今年暑假,一名女孩自我挑战毅力的故事,登上了微博话题“热搜榜”,人民日报、人民网等媒体纷纷点赞,总阅读量逼近2000万人次。

女孩名叫朱畅,是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汽修专业的一名学生。在淮安技师学院,“阳光学子”登上“热搜榜”并非个例。去年暑假,该校学生张爱民因为连续52天为父母做饭,被微博网友称赞为“热搜男孩”。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一次次成为“热搜”,一个个动人故事,折射出淮安技师学院育人有方。近年来,该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从精神、心灵、情感三个维度切入,细微之处见功夫,走出了一条崇德励志培育当代鲁班的成功之道。

补足精神之“钙”——

从“培根铸魂”到“启智润心”

淮安技师学院化工班学生包雅琼获奖了。其撰写的《周恩来邓颖超通信选集》读后感因为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在全国“周恩来班”“读周恩来原著,写心得体会”征文活动中入列“优秀”。

不过,包雅琼觉得,拿不拿奖并不重要,参加征文活动最大的收获是灵魂再次受到洗礼。“我们班就是‘周恩来班’。”她由此更加坚定,“要像周恩来总理一样,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在全国技工院校中,将“以周恩来为人生楷模”作为学校育人工作主线,创建“周恩来班”,淮安技师学院是第一家。“技工院校培育大国工匠、锻造当代鲁班,走出的绝不应该只是手艺人,他们的身上必须有骨气、有精神。”淮安技师学院党委书记江泽清说。

精神需要传承。淮安是周恩来总理的家乡,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把“工匠精神”与周恩来同志身上体现的崇高精神品质有机融合,为莘莘学子补足精神之“钙”,是淮安技师学院育人的关键一招。

实践探索中,校领导率先走上讲台,以“容止格言”为主题,为学生上班会课,以周总理的崇高品质、光辉事迹,帮助学生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在淮安技师学院,每个学期的“开学第一课”,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劳动模范等群体都是不可或缺的“主角”。除此以外,每学年一次为期两个月的主题教育活动、每周一“国旗下的思政公开课”,已成为该校师生的“必修课”。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学校的上述举措,目的是突出教育的价值引领,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念之基。”江泽清说。学校教师薛营对此深有感触,“我们班的学生都是男孩子,起初对参加主题活动缺乏动力,但学校崇德尚技的氛围浓厚,几次活动参加下来,不但提振了精气神,还在评比中夺得了一等奖。”

点亮心灵之“灯”——

从“耳濡目染”到“身体力行”

育人之道,在“德、智、体、美、劳”。关乎心灵者,在美育。“只有心灵美,才可能行为美、技能精,进而成长为大国工匠、当代鲁班。”淮安技师学院副校长史爱民说,学校为此另辟蹊径,引入“赏识教育”理念,通过美育浸润学生心灵。

实践探索中,淮安技师学院以打造“巡赏校园”工作品牌为抓手,由校领导带队,各部门参与,每天关注校园总体状况、师生精神状态、课堂教学、处室工作作风、文明校园建设等情况,将优秀典型事例在全校进行宣传推广,对发现的问题现场交办整改,提升校园管理水平。

老师领路在前,学生耳濡目染。“我们也可以加入其中,学着去发现‘身边的美’,共同营造文明、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学生姚文睿自告奋勇。

如今,在淮安技师学院,不仅学校有“巡赏团”,各个班级也纷纷建起了“夸夸群”。“谁学习进步了,谁做好事了,都会在群里被老师同学褒扬一番,一些过去默默无闻的学生也由此受到了关注,获得了前行动力。”电子专业班主任李爽说,“平日里的耳濡目染,正在变成学生们的身体力行。”

心灵之美,在熏陶。淮安技师学院把美育融入课堂教学,形成“N+美育”教育教学模式。江泽清和校长朱延华发挥所长,分别开设了《音乐与人生》思政创新课、《语文美丽人生》实境教育课,为学生讲授贝多芬、施光南、冼星海等名人的音乐故事,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发现美、欣赏美、呈现美。

校园之美,在创造。淮安技师学院通过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将原有的校级社团进行改造,实行二级学院管理,做到“院院有社团、团团有特色”。交通工程学院的龙舟社、电气工程学院的女子合唱团、信息工程学院的古典民族舞社……多姿多彩的社团文化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净化、美化了学生的心灵。

心灵开花,美育结果。“每个人都希望被欣赏,技工院校学生更应当受到赏识教育,我相信自信才能自强,自强才能自立,这是我们的教育理念。”史爱民说。

激活情感之“源”——

从“嘘寒问暖”到“亦师亦友”

技工院校,生源多为初中毕业生。淮安技师学院经过调查摸底发现,有的学生属于第一次远离父母外出求学,没有住校经验,独立生活能力是一块短板;还有的学生迈入校门后,情绪低落,方向迷茫。

怎么办?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淮安技师学院从情感角度出发,教师扛起父母的角色担当,小到嘘寒问暖,大到排忧解难,事无巨细全情投入,在学生成长成才路上相伴左右,关怀备至。

“青春飞扬,拼搏自强”“自信自强,斗志昂扬”……每天上午两节课后,操场上就会响起师生们此起彼伏的口号声,学生们身着校服,跟着音乐节拍,抬头挺胸、精神饱满地围绕操场跑操。校党委副书记曹国平经常陪伴自己结对的高铁乘务班学生跑操。每天看到这位头发花白的老师跑在班级队伍后面,从不掉队,同学们的口号喊得比其他班级更为响亮。

“每天我会逐个宿舍给学生们叫早,教他们整理宿舍内务,陪他们早读,已经习惯了。”该校2020级幼教班班主任高源说,自2019年3月以来,学校所有中层以上干部采取“一对一”方式,分别与班级结成对子,通过开展系列互动活动,与学生建立情感纽带。

“良好的教养并非单纯的礼貌,不会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师生交往熏陶和老师的示范引领,需要长期文化的积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朱延华说。

同时,将学生视如己出,与学生亦师亦友。“情感最能暖心,老师的默默付出感动着我们,他们就像父母一样,我们之间无话不谈。”学生李舒雅说,自己所在班级女生多,有什么烦恼都愿意找校纪委书记王国芹聊一聊,解开心里的“千千结”。

在淮安技师学院,记者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学生走在校园遇见老师,都会热情地打招呼:“老师好!”有时还会停下来交流,或者边走边聊,如同朋友相见,师生和谐已蔚然成风。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宋婷婷被班主任陆老师感动了。去年,班里有个同学患病,情绪波动很大,陆老师跑前跑后帮助这名同学检查、治疗,平时还在百忙中打电话问候,做好这名学生的情绪安抚工作,又引导同学们拿出更多的温情迎接这名同学归来。宋婷婷自信心不足,陆老师就在点点滴滴中鼓励她,陪着她从系赛、院赛、市赛,一路过五关斩六将,磨炼出一个崭新的自己。

淮安技师学院的办学品位和育人品质不断提升,每年在省市技能大赛中屡获大奖,特色专业化工高职报考“专转本”录取率达到65%以上,位居全省前列。

“教育,应该以情动之、以美化之、以德润之、以技强之,这样才能成就每一个生命。”朱延华如是说。

融媒体记者 董蔚 杨丹丹 杜勇清 金海洋

作者:  编辑:景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