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多方联动 “幸福里”看得见的手
2022-06-13 09:52:43
来源:中国江苏网
0
【字号:  】【打印

苏州工业园区内有一座又一座邻里中心,这些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社区空间,成为便民生活圈的全国范例。近日,邻里中心模式在苏州丰茂社区的钟南街118号向深向细推进了一步——丰茂社区党支部、幸福里委员会与绿城物业钟南街118号服务中心,签订了一份三方共建协议,建立了社区议事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各方明确不同角色定位、职能职责,创造了由生活向议事,再由议事向生活跃升的共治共享新模式。主体、路径、目标三个维度,是“幸福里”的构成要素。幸福的主体在人。

“幸福里”是在党建引领下,由绿城服务园区孵化,以业主委员会为主导,以里长组织为支撑,以业主共同参与为基础,以园区服务中心为执行单位,合力打造众筹自治共建分享的新型园区治理模式。党建引领放首位。

在由丰茂社区、幸福里委员会与钟南街118号物业服务中心搭建的红色议事空间建成“党建引领 服务群众”的红色平台,用于开展服务中心工作会议、业主座谈会、业主调解会、与社区及政府部门的沟通联络会议等场地,实地解决各类问题。议事空间包含朋友圈、乐生活、正能量等模块,形成红色力量的有效传播。

同时,园区业主和服务中心联同丰茂社区党支部,举办了红色特训营——“我是小小兵”红色教育军训活动,让孩子们在军事化训练、学习中回忆历史、追忆先烈、传承精神、懂得感恩,忆苦思甜,锻造了孩子们为家庭、为园区、为社会、为祖国奉献拼搏的豪情壮志,深化了党支部的领导力和组织力,密切了党群关系,提升了群众基础。

比设计空间更重要的,是连接人与人的关系。

“幸福里”已经在钟南街118号探索、实践了近4年,秩序与默契,同样建立在一次又一次的“握手”上。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物业管家针对“日常”,做在“恒常”。每季度入户用电检查、每周拜访、空巢老人节日问候、根据业主需求进行药箱整理、快递代送、以及物品代购;幸福里里长、成员、业主基于情感关系——亲情、友情、邻里情或认同——共同志业、共同兴趣、共同记忆或共同价值观,依靠信任,建立起一个个社群。

袁阿姨2018年入住园区,通过定期问候,物业管家发现,只有两位长者长期在此居住,子女不在身边。自此,物业人员对两位长者的生活会特别关注和照顾:休息时,物业管家还轮流带他们去上方山森林公园和无锡三国城散心;疫情期间,帮助两位长者剪头发,洗头;冬至陪他们一起包水饺过节;定期帮忙拿药、给他们更换过季被褥;袁阿姨和老伴偶尔去子女家小住,物业人员会给家里花草浇水。同时,钟南街118号“幸福里”总里长史女士,也加入到照看袁阿姨的行列中来,以业主身份拉拉家常。去年5月,袁阿姨突发胃出血,接到反馈后,保安赵启勇、刘强立马陪她医院就诊和检查,并及时反馈给袁阿姨家人她的情况。出院的时候,史女士一起帮忙办理出院手续,并陪阿姨回家安顿,袁阿姨感动得久久握住她的“手”不放。

丰茂社区还有一群快乐、活泼、可爱的孩子,他们被通俗地称作“小茂同学”,年龄在0-12岁。在议事空间中,通常会提到,“小茂同学”是社区的未来与希望,怎么在社区环境中“培育”好孩子是个大事,用通俗的做法,达到精英的效果。

这些通俗的办法,就是在双减政策之后,把“小茂同学”叫到小区公共空间里,链接社区资源,手把手教他们画画、写字,做可以在春风中转动的纸风车等等。

同一个社区,同一个名称。“小茂同学”在社区中的存在感提升,很多小朋友都觉得,自己不仅有一个门牌号的家,还有一个有路牌号的家。让小区即家,社区即家,园区即家,国家即家的概念,在小朋友脑海中一圈圈荡漾开去。

园区共管模式或许是社区基层治理最好的模式。更多的业主参与到生活服务中来,每个人都能自治自为。人人都是服务者,人人都是被服务者。这本来就是社会的基本描述,也是人类城市进化过程里面非常重要的助推和加速。

社区倾注心力,业主广泛参与是园区营造幸福的有力后盾。以“幸福里”为抓手,逐渐形成人与人之间紧密联系的新契机、逐步践行“共治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模式。

从杭州出发的幸福里模式,到苏州因地制宜,借助邻里中心的根基,向深化发展,共同托举“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社区飘落天堂一角的美好氛围。(李婧斐)

作者:  编辑: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