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融思政 润物细无声
2021-04-08 15:37:00
来源:新华日报
0
【字号:  】【打印

教育部去年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在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已经全程融入课堂教学建设,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理性思辨能力,内化其爱党爱国情感。

学校党委书记梁惠娥介绍,近年来,学校坚持党建引领文化育人,着力开展课程思政工作,让专业课、体育课、艺术课等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机融合,把思政教育变成“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效果。

告别“两张皮”,

强化专业育人

课程思政,就是要深入挖掘并运用各门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学实践的全过程,实现各门课程协同育人。

在《3D打印技术》和《经济管理》这样的“硬核”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机电学院工程实训中心主任刘刚老师和经管学院胡彦秋老师下了一番功夫。

“选择机电技术专业,一定要有一丝不苟、‘蚂蚁啃骨头’的工匠精神。”刘刚说,3D打印需要高度精细化的操作,学生在打印过程中极易失误,导致设备多次断丝。这门课程的特性要求学生必须专注细节、磨炼耐心,在反复操练中领悟精益求精的精神。

刘刚有意识地将人生教育融入到实训教学中。“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我想让同学们在体验3D打印的过程中正确看待失误与挫折,学会屡败屡战,感悟‘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刘刚认为,实训课的抗挫教育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迎难而上,乘风破浪。

《经济管理学》是一门与数字打交道的课程,经管学院的胡彦秋老师结合专业特点,设置了“引思”“梳思”“用思”“拓思”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

“课前,我会搜集时政材料,围绕社会热点话题展开设计。”胡彦秋举例,她会要求学生做模拟投资,提醒他们“开弓没有回头箭”,企业发展不可逆,每笔投资都要细致谨慎。

在分组教学中,胡彦秋还巧妙运用观念冲突原则。“财务管理涉及到金融交易,我会在教学设计中设置多重选择情境,通过小组讨论和辩论的方式让学生完成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从而明辨是非。”胡彦秋认为,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一定要树立法律边界意识,专业课老师思政“引路人”的角色非常重要。

结合课程特点,

实现润心育人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导下,体育类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老师在课程中巧妙融入思政元素,使体育课既“有意思”又“有意义”,成了学校的热门课程。

初冬时节,体育老师辛治国常常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学习武术。长拳、散打、太极……学生在一招一式的练习中,传承中华传统武术,唤醒民族精神。上武术课前,辛治国会要求同学预先观看《霍元甲》等武术电影,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上志士仁人的英勇斗争,培养家国情怀。在武术课程教授过程中,辛治国格外强调精气神,让学生们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锻炼社会竞争力、领导力和适应力等。

“职业院校直面国家未来发展,体育教育不仅要注重身体素质还要注重心理素质,所以,我们要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巧妙融入思政元素。”辛治国举例说,有一位学生特别让他难忘。这位同学自小父母双亡,由爷爷拉扯长大,入学后很难融入集体。辛治国采用分组教学的方法,把全班学生划分成多个小组,并安排该同学担任组长,帮助其树立自信心,鼓励他进行人际交往。3周以后,这名学生逐步打开了话匣子,精神面貌产生很大变化,变得爱说爱笑爱学习,心理状态和自信心显著提升。

此外,体育部还定期组织老师研讨交流,深挖体育课程内容体系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不断优化体育课程的德育结构和要素,并将其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让体育课不仅能强身健体,也能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道德素养优良、身体素养优秀、健康素养优质、综合素养优化、核心素养优异的栋梁之才。

突出办学特色,

实现精准育人

推进课程思政,必须结合办学特色、精准育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子们不仅在一线勇当志愿者,还依托专业技能为抗疫贡献青春力量。学校传媒学院结合《FLASH动画》课程,让同学们创作了一系列疫情主题的动画,展现出思政教育的“艺术范儿”。

传媒学院副院长吴伟峰说,“媒介是一种载体,我们利用媒介载体输出内容,对内容和主题的选择代表了我们的态度与价值取向。传媒学院的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是自然相融、密不可分的。”疫情期间,吴伟峰通过视频指导学生开展抗疫主题创作,题材涵盖声援武汉、致敬英雄、宣讲政策、科普防疫卫生知识等等。

今年即将迎来建党百年,吴伟峰在矢量图形绘制、图形设计、图形创意等课程中加入建党百年的主题设计内容,在影视广告设计、影视广告后期编辑、后期特效等视频类课程作品中融入“四史”教育。吴伟峰说:“学生们创作这些主题的动画的过程,就是接受思政教育的过程。学生从知史明史中汲取营养,充分理解和认同主题,进而转化成独特的艺术创作。”

“课程思政绝不是生拉硬套,不讲究方式方法,学生是听不下去的。”陶瓷学院教师杨晓兰一针见血地指出,艺术创作与课程思政要互动,要根据专业特点在潜移默化中将两者有机结合。在教授《陶瓷装饰彩绘》课程前,杨晓兰会先带学生参观博物馆、大师工作室等,让学生接触并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课程实操环节,杨晓兰有意识地选择和突出传统题材,“书画传统题材中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比如荷花,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比如传统吉祥纹样,有浓郁的民间气息和民俗背景。”

课程思政实施一段时间以来,杨晓兰最大的感受就是,“学生对课程学习更感兴趣。”每当她上课时,教室里都挤满了人,学生提交的作业数量和质量都大幅提高,动手能力也显著增强,这两年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陶瓷类技能大赛彩绘项目获金奖3项、银奖4项、铜奖3项,成果丰硕。

林素琴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