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为产业发展挖好“第一锹土”
2024-05-27 08:06: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近日,某地一企业因供电不满足生产标准,落地10年未开工引发关注。据报道,当地立项产业园时,未将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事先纳入规划,前期建设靠“市区领导口头推进”。根据电力法的规定,城市电网建设与改造规划,应当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缺乏规划,电力设施的建设主体、建设许可、土地划拨等问题,就理不顺权责关系,以致项目生产用电10年也难以解决,当地陷入多输的困局。

大型项目牵涉面广,成败背后往往一果多因。换言之,即便保障了生产用电,也不能保证项目成功。但倘若项目用电无忧、顺利投产,当地产业就拥有了在市场上一争高下的资格,政府、企业就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解决技术难题、迎接市场挑战上,而不是反复围绕基础性问题原地打转。近年来,苏州市持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推出重要电力用户可在线申报、重大项目拿地即配电等措施,为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支撑。

基础不牢,轻则事倍功半、无功而返,重则积重难返、地动山摇。类似这样的现象,在招商引资、产业培育、项目建设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比如有的地方对热门产业一哄而上,在产业规划不完善的情况下招引企业,产业规划变更频度高,落实情况堪忧。还有的地方对传统产业升级重视不足,营商环境、人才资源等也未能满足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需求,导致原有的“现金牛”萎缩,新的“牛鼻子”也没抓住。问题背后,都有研究不够充分、论证不够严谨、规划不够科学、配套不够完善等因素的存在,说到底,就是产业发展的根基还不够稳固。

地基打得牢,大厦才能建得高。一些地方在产业发展上搞“先上车后补票”,在他们看来,产业发展的良机稍纵即逝,“出政绩”也需要大干快上,“于公于私”都该“放手一搏”。问题是,急功近利招引产业,可能在特定时期能一定程度上拉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但随着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发展要兼顾增长、创新、安全、环保等多元目标,过去那种操之过急、盲目蛮干的路子就走不通了。领导干部若还抱有“走捷径”的错误心态,不懂得着眼基础认真研究,不重视产业发展的科学性,必然会遭遇严重的本领危机,乃至对产业发展造成严重损害。

产业发展,应规划先行。今天,苏州工业园区的实景图与30年前的手绘规划图“如出一辙”,彰显了“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江苏产业家底丰厚,做好产业规划既要从各地实际状况出发,对产业发展定位、体系、结构、产业链、空间布局、经济社会环境影响等作出科学系统的分析研判;也要协调处理好区域化与集群化、全球化与协同化等方面的关系,为产业的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可持续化提供清晰的发展路线。

产业升级,则须在营商环境上多下功夫。如何围绕企业生命周期,全方位优化服务解决企业诉求?如何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推动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如何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创新创造的氛围,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把这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谋划在前、铺垫在前,切实提高产业治理能力,产业发展就拥有了扎实的根基。

作者:  编辑:张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