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让创新有“谱”
2024-05-20 07:56: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将南京都市圈科技创新资源,集成到一张可视化的生态图谱上,促进技术需求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精准对接。”近日,南京市主要领导以3个“缩影”为例,展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南京作为”,其中一个“缩影”即是这张可视化生态图谱。据悉,为推动长三角(都市圈)科技合作,目前南京已累计征集企业技术需求和解决方案近3500项,服务企业超过4000家,促成技术合作成果近400项。

人们常用“有谱”来形容一个人说话做事“心里有底”“有把握”。科技创新成本大、风险高,攸关企业和一地经济兴衰,更需要“有谱”。创新“图谱”涵盖了都市圈各地高校院所、创新平台、重点企业、产业园区等科技创新资源,形成了都市圈的创新资源分类目录。南京都市圈全域拥有普通高等院校100余所、国家重点实验室30余家,建立科创“图谱”有助于加强“圈内”创新资源的统筹布局,也方便企业按图索骥,快速链接所需的创新资源。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原创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科研成果转化率偏低也是不争事实,创新转化不畅、成果落地受阻也造成资源浪费。比如,某高校耗资近两亿元实施科研项目702个,却仅有5个项目成果实现市场转化,还有高校实施的800多个科研项目以“0转化”收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因为缺钱缺人、畏惧市场风险等原因而面临创新难、转型难的发展痛点。科研资源的供需错配,让不少科技创新资源的“好钢”用在了“刀背”“刀把”上,这让不少企业长期处于微利边缘,也让不少经营主体缺乏创新动能。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面临诸多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科研方向的选择要坚持需求导向,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这样才能使科技成果转化“少走弯路”,才有助于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宜灿在谈及科技与产业创新问题时就曾指出,要“坚持需求导向,强调市场驱动,坚持‘做有用的科研’”。科研院所等科技供给方是创新链,企业和金融资本等科技需求方是产业链。他认为,实现“双链联动”,才能实现完美对接,科研才能更“有用”。实践反复证明,只有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充分释放创新驱动发展的原动力。

促进创新成果转化落地,除了创设科创图谱,江苏还采取多种方式推动创新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比如,采取柔性引才机制,选聘众多专家教授到省内企业兼任“科技副总”;大力培养和发展技术经纪人,积极构建全省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体系;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省级以上高新区为重要载体,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这些措施,都是江苏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指示的有力行动,也是江苏着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的有为之举。期待更多科创图谱式的创新做法涌现,高效对接前沿技术与市场需求,促进更多“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作者:韩宗峰  编辑:王语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