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最优营商环境护航“AI+”
2025-11-12 09:33:00
来源:苏州日报
【字号:  】【打印

“AI成就梦想!”“打造OPC创业首选城市!”最近连续几晚,苏州都会在东方之门外立面整点亮灯,向每一位怀揣梦想的创业者发出热情邀约。

今年上半年发布的《苏州市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提出,全市聚焦打造更高水平的创新环境,完善“引育留用”全链条服务体系。至今年8月,苏州人工智能领域已经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近2500家,其中20家企业获评2025省级独角兽企业。

不断进阶的营商环境,在技术、算力、场景等关键环节,系统化构建起“个人+AI”创业的温暖土壤。对于OPC创业者来说,苏州既有厚实的“AI家底”,又有一流的发展环境,无疑是充满机遇的创新创业之城。

个人创业者,在苏州并不孤单

—个人携一群“AI员工”,就能撑起一家公司,成为潜在的“一人独角兽”。

在以往觉得很难想象的创业场景,如今逐步成为现实。昨日(11月11日)上午,在苏州举办的2025江苏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暨首届人工智能OPC大会,让人们充分理解了什么是“AI时代的OPC(One Person Company)”。

当前,国家加快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战略,人工智能日益成为释放创造力、突破边界、重塑协作的核心力量,开启“单人+AI即独角兽公司”的全新模式,展现AI从效率工具向创造力伙伴的进化。

首届人工智能OPC大会活动期间,近500名来自清北复交等顶尖高校的创业青年齐聚苏州,在“高校学子创新创业苏州行”中深度对接资源。

OPC创业,他们为什么选择苏州?会场里,学子第一次系统听到了“OPC”——“人类主导+AI拓展”的创业新范式。

在项目路演环节,一批具有市场潜力与技术前瞻性的AI创业项目集中展示,接受了来自元禾控股、苏数科集团等一线投资机构专家的专业点评,为学子们提供了从技术走向市场的鲜活案例与评估框架;在创业辅导环节,苏州工业园区人工智能产业园、元禾控股的专家则分别就“苏州AI产业发展生态”“AI项目创业指导及融资建议”进行了主题分享,为学子们提供了从宏观政策到微观实操的全方位指导。

学子们还将走入苏州工业园区“模术空间”、相城区“数智新地”、吴中区“具身智谷”等高能载体,感触“AI产业”的苏州脉搏。

更重要的是,苏州以“真金白银”助推“人工智能+”,单项支持最高达1亿元。

大家觉得最暖心的是:苏州已将OPC提升为城市战略——预计到2028年,苏州将打造OPC社区超30个,新增培育OPC企业1000家、集聚OPC人才超10000名。

硬核政策支持,保姆式服务AI企业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护航企业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苏州始终不遗余力。

“我们从光/电芯片着手,聚焦AI计算芯片间互联的光IO芯粒研发和产业化,解决AI计算互联瓶颈问题,力争在全球新一轮AI科技浪潮中站稳脚跟。”今年7月,来自苏州工业园区的奇点光子创始人谢崇进入选“2025年苏州市顶尖人才”,他信心满满,希望继续扎根苏州开辟人工智能产业新赛道。

与谢崇进一同入选的,还有在园区多年深耕前沿复杂算法难题的西交利物浦大学丁津泰教授。苏州拿出“顶级支持”,给予不低于3000万元项目资助,同时按项目资助额10%叠加给予人才乐居补贴。

除了人才奖励举措护航苏州人工智能产业,《苏州市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5个环境”、15个方面创新行动都是保姆式服务。

如今的苏州,已涌现出多处人工智能产业的高能载体。《行动方案》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与服务,优化中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树立每个领域努力为企业降低成本的理念,整合用水、用电、用地等方面,推出降成本综合“政策包”,全力助企应对外部风险挑战。

政策支持与产业规划丝丝入扣,进一步推动苏州“人工智能+”创新示范应用。《苏州市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城市行动方案(2025—2026年)》提出22项具体举措,目标到2026年底集聚人工智能企业超3000家,推动智能经济年均增长超20%。‌与之相应的是,苏州全力提升单位空间内创新要素的浓度,吸引优质企业和项目入驻。

苏州正以实际行动宣告:它决心成为OPC创业首选城市,以完整的生态、开放的胸怀,携手创新者,共同定义AI时代的未来。

紧扣产业链条,构建服务企业闭环

当前,人工智能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的阶段。苏州这座制造业根基雄厚的城市,下一步该怎么做?

2025江苏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暨首届人工智能OPC大会上,苏州给出的答案是,要发挥产业优势,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飞跃”,从“载体分散”走向“生态集聚”。以获批的“一城一地一谷一空间”方案为基础,系统提升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能级。

产业高质量发展,时时、处处都需要营商环境的高水平赋能。

在苏州工业园区,“模术空间”承载着产业引领的高度使命。作为中国人工智能最高奖“吴文俊奖”的永久评选基地,这里已集聚5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培育出21家上市企业,微软、华为等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相继落户。该区域全力打造国内领先的大模型创新发展聚集地与场景应用示范先行区,重点聚焦“AI+制造”领域,并协同发展“AI+医药”“AI+金融”“AI+文旅”等多场景。

另外,相城区的“数智新地”则展现出产业布局的广度与密度,吴中区的“具身智谷”体现了产业发展的专业深度,常熟市的“智算未来城”凸显了产业支撑的精度与产城融合的美度,打造产城人融合的示范区。

苏州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行动,呈现出从政策布局到产业应用的完整闭环。

“一城一地一谷一空间”,以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四大集聚区为节点,打造一条贯穿南北的“苏州AI创新走廊”,让人才、技术、资本、数据这些关键要素按市场规律高效流动。

苏州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苏州将围绕“产城人”融合发展,构建“试点—示范—规模化”的应用推进机制,形成“模型+”“数据+”“机器人+”“算力+”的生态体系,加速赋能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在政策与产业的交互中,苏州年复一年的营商环境行动,提升整体辨识度与影响力,散发着令企业和人才近悦远来的非凡魅力。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