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所职业院校在宁共探“五金”建设
2025-07-20 08:02: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本报讯 (记者 杨频萍) 7月19日,职业本科教育“AI+智启未来”“五金”建设交流会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66所职业院校的代表参会,其中包含47所职业本科院校。会议聚焦“五金”建设展开深入探讨,即通过金专业、金课程、金教材、金师资、金基地五大关键要素的系统变革,练好职业教育的“内功”,全面提升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本科教育质量。

“截至目前,全国职业本科院校总数已增至87所。”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林宇表示,职业本科学校和高职(专科)学校,构成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职业本科将与应用型本科共同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作为新生事物,职业本科发展的关键,首先在于明确和突出职业属性。“职教本科不是从知识体系出发寻找应用场景,而是‘从职业到职业’,要立足岗位需求,重构培养规格,探索新的培养方案。”林宇表示,在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AI能力,主动拥抱数字化变革。

“深职大正与华为等头部AI企业共同开发包括仓颉编程语言、CANN架构原理在内的‘根技术’系列课程。”分享中,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校长许建领介绍,“我们已全面启动AI赋能教育生态重塑,从教学管理到专业建设全方位进行数字化改造。”许建领表示,在“五金”建设中,学校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确保教学内容与企业技术发展同步更新。在实践教学方面,学校突破传统模式,构建了虚实结合的实训体系,通过自主研发的动作捕捉与智能分析系统,能实时监测学生操作过程,自动比对标准动作并提供纠错指导。

会上,职业本科《人工智能通识》教材正式发布。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谢永华介绍,该教材面向所有专业学生,突出实践导向,帮助学生掌握AI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后面还将陆续推出相关课程。

“从今年9月起,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将成为全校新生的必修课程。”谢永华表示,学校正全面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将AI技术深度融入各专业课程体系,推动传统专业向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比如立足制造业升级,在相关专业课程中重点推进机器视觉技术的教学应用。”

作者:  编辑:颜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