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屏
除红色馆藏外,百年时光岁月中,也有不少家庭收藏了一份“红色家藏”。一张定格精彩瞬间的老照片,一本记录鲜活历史的笔记本,一枚铭记不朽功勋的奖章……传承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风尚,如同无言的教育、无形的磁场,成为一代人独特的红色记忆。
read_image.jpg
党员证.jpg
老照片.jpg
和平奖章.jpg
袖章.jpg
母亲的照片.jpg
题词照.jpg
任命书.jpg
抗美援朝作战图.jpg
芳华.jpg
家书.jpg
相机.jpg
电台.jpg
家谱.jpg
家属证.jpg
以决死之心,24岁的他在《嘉奖令》上写下遗嘱
鲁南会战前夕,年仅24岁的朱传春拿出华东军政大学数月前颁发给自己的《嘉奖令》,陷入沉思。过了半晌,他郑重地提笔在空白处,留下百余字遗嘱,“以决死之心,献身于神圣的自卫战争……”[详情]
万字档案,再现共青团江苏省委早期革命风云
305本工作笔记,10G电子资料,这是共青团江苏省委早期领导人、福建省委原书记许亚留下的资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详细记录了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共青团江苏省委的活动情况,是极其珍贵的历史档案。[详情]
中国的希望,要靠这些勃勃有生气的青年……
“许多人都相信中国的唯一希望,便要靠这些还勃勃有生气的青年……”在1923年10月20日的《中国青年》发刊词中,创刊人恽代英深情地向青年人发出号召。这份期许放在98年后的今天,仍令人动容。[详情]
这张全国劳模证的获得者建成了“天下第一村”
198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全国劳动模范证,内页里荣誉获得者“吴仁宝”三个字力透纸背。“实践检验华西,社会主义定能富华西……”同年,吴仁宝写下《华西村歌》歌词,在社会主义指引下带领着这个苏南小乡村逐步变成“天下第一村”。[详情]
这45张照片,记载了曾经让毛泽东落泪的一件大事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淮河,承载了两岸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然而,淮河也给民众带来过深重灾难。淮安市档案馆内,陈列着一个治淮工程照片箱盒,盒中45张珍贵的治淮照片,记录了1950年至1960年间,两岸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驯服汹涌淮河的过程与水利建设成就。[详情]
一张孤寂百年的毕业证书
这是百年前国立北洋大学一张未领取的毕业证书,纸张泛黄,但字迹依然清晰,证书的主人名叫张曾让。他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青年运动卓越领导人张太雷。[详情]
一张布告与一座城的涅槃重生
“南京已获解放,为保障全体人民生命财产,维护社会安宁,确立革命秩序,决定在南京市实行军事管制……”南京市档案馆珍藏着一张《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布告》,布告见证了南京城的涅槃和新生,现为江苏省珍贵档案文献。[详情]
一条旧毛毯,一生革命情
一条黄棕色相间的粗布毛毯,边角因无数次搓洗已经变毛。75年前,淮阴军调小组首席代表韩念龙将这条毛毯赠给部下严振衡、顾征夫妇,作为新婚礼物,它见证了战争年代一对革命伉俪的真挚爱情。如今,这条旧毛毯被收藏在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内,为国家三级文物。[详情]
一篇文章,一声春雷,开启伟大思想变革
江苏省档案馆内,珍藏着一份中共江苏省委的红头文件,题为“转发省委政法口领导小组《关于政法战线深入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问题讨论的意见》的通知”,印发日期为1979年8月30日。[详情]
一篇文章,书写张家港发展“春天的故事”
张家港市档案馆,陈列着一份1995年10月18日的《人民日报》,上面刊载的《伟大理论的成功实践》一文讲述了张家港市的精神力量和理论经验。[详情]
一枚深嵌心脏旁70年的弹片
江苏海安市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有一件特殊的馆藏,不规整的外形,直径约2厘米,黑褐色,这是参加过苏中战役,曾任华中野战军一师三旅九团一营教导员孙海云老战士的“遗物”,一枚嵌在他心脏旁70年的弹片。[详情]
一件蓝旗袍背后的“潜伏暗战”
江苏国家安全教育馆内,珍藏着一件锦缎旗袍,深蓝相间叠着金丝云纹,做工精致考究。它属于中共地下党员沈世猷的妻子丁明俊。美丽优雅的旗袍背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潜伏暗战”。[详情]
一号通令,留存一城文韵
1949年2月10日,扬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发布“第一号通令”,要求保护名胜古迹和图书文物。通令中写道:“扬州为我国有名古城,名胜古迹、图书古物遗留极多,此乃我民族文化之珍贵遗产……通令各部,尤其是文教部门,应调查严格保护,并转饬所属一体重视为要。”[详情]
一封暗语信,藏着一场隐密的夺枪战
扬中市博物馆,珍藏着一张写于解放战争时期的信笺,纸张泛黄,字迹飘逸隽秀。写信人为原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三区区长郦琴,这封特殊信件背后,有一段隐蔽而惊险的故事。[详情]
我们的组织要散布于被压迫的人里面,推倒一切!
“我们这样的组织将要散布于农工商兵一切被压迫的人里面,便恃此推倒一切。”1924年岁末,在镇江第六中学任教的陈景福收到了一张来自重庆的明信片,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理论家萧楚女用工整的毛笔字写满了正反两面,字字珠玑,传递革命思想。[详情]
团结!抗战!保卫人民!
江苏省档案馆里珍藏着一份泛黄褶皱的纪念宣言,封面上“中共中央七七宣言”“抗战六周年”的黑体字突显了它的不平凡。[详情]
随身“四件宝”,赵亚夫的“大地情怀”
背包、雨伞、剪刀、运动鞋,在镇江市农科院赵亚夫事迹馆,收藏着“亚夫四件宝”,讲述着“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详情]
如初春,如朝日,用热血铸就青春中国
“个人生存的时候,当努力造成幸福,享受幸福;并且留在社会上,后来的个人也能够享受。递相授受,以至无穷。”1918年,陈独秀就“人生真义”的千古命题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风雷激荡下,一批新青年勇立潮头,发出思想的叩问。在常州市武进区档案馆,保留着第四卷第一号至第六号的6册《新青年》杂志,见证了这批中国青年的模样。[详情]
人在,旗在!
长90厘米、宽65厘米,鲜红的旗面上,金色五角星和镰刀锤头图案熠熠生辉,“中共”两个工整的大字更突显出它的不平凡。这是珍藏在江苏省江海博物馆的缎面党旗,由革命伴侣袁锡范、黄雅珍夫妇捐赠。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武装斗争的光辉岁月。[详情]
强渡功臣,用小船划出渡江战役胜利
在扬中博物馆里,珍藏着一张“强渡功臣”奖状,这份荣光属于扬中船工徐官福。渡江战役中,成千上万像徐官福这样的百姓,冒着枪林弹雨,划着船在江面上往来穿梭,将百万解放军送过大江,解放全中国。[详情]
潜伏在蒋介石身边的“谍战玫瑰”
江苏国家安全教育馆内,陈列着一张《炳勋中文速记拼音表》,它曾陪伴中共地下情报员沈安娜度过了难忘的学习时光。淡黄色格子纸上,描画着晦涩难懂的神秘符号,它们的背后是一段惊心动魄的潜伏故事,和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贞不渝。[详情]
七战七捷!作战态势图上印着解放军的“功勋章”
从1946年7月13日至8月27日,华中野战军45天里七战七捷,歼敌5.3万余人,在人民解放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十多年过去,保存在江苏省档案馆,记录了这场光荣战役的态势图早已泛黄,薄脆的纸张上,7个红圈如同勋章,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无畏定格,永不褪色。[详情]
叛逆者
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珍藏着一副银丝眼镜,它的主人是石楚材烈士。石楚材是常熟农民运动的领导者,还是沙家浜历史上第一个党支部的创建者。[详情]
宁愿自己千般苦!58年来,这辆车永不停歇
“有没有去新浦汽车站的,雷锋车免费为您服务。”望着摆放在连云港新浦汽车站三楼“雷锋车事迹”陈列馆里的木质平板车,半个多世纪以前“雷锋车”车手们的声音又回响在耳边。[详情]
毛泽东为检察署改名后,这4枚印章完成光荣使命
江苏检察历史文化教育基地中,有4枚特殊印章,其外形与现在所使用的印章有所不同,整体呈方形,“苏南人民检察署印”“苏北人民检察署印”“南京市人民检察署印”“江苏省人民检察署印”等字样自上而下、由左及右排列在加粗的方框内。其间变化,记录着江苏人民检察在时代奔腾大潮中奋勇向前的步伐,也凝聚着“人民检察为人民”的不朽初心。[详情]
毛泽东的锦旗奖给了这个“苦恼村”
锦旗,成了五老村人民奔向美好生活的源源动力。在毛泽东殷殷嘱托下,村民们把美化环境看作幸福生活的必由之路。“人人参与、人人动手、讲究卫生、美化环境”的“五老精神”声名鹊起。[详情]
老印章“印证”江苏法治发展路
“法者,治之端也。”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法治中国的宏伟画卷正徐徐铺开。追法治之梦,走法治之路,一枚枚印章蕴含法治精神、洋溢法治文化,照亮了江苏法院与新中国法治的发展之路。[详情]
昆山之路:从守着“苏州城外半碗饭”,到全国百强县首
被誉为苏州经济社会发展“三大法宝”之一的“昆山之路”,以敢于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的精神实质鼓舞着一代又一代昆山人。昆山市档案馆里,一份《国务院关于设立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批复》,记录了昆山不懈奋斗,铺就开发开放之路的故事。[详情]
抗日!救国! 字字如炬,照亮茫茫黑夜
如今再翻看陈列于南通革命纪念馆江海英烈厅的《写作与阅读》,泛黄的纸张上文字流转,仿佛让人看见那些为民族独立与解放在灯下奋笔疾书的青年们,将满腔革命激情倾注于笔端,把文字化作火炬,照亮茫茫黑夜。[详情]
寄出这封报捷家书后,他牺牲在战场上
“儿这次参加了上海战役,解放了上海,胜利的回来了……”1949年6月8日,第三野战军二十九军八十七师机炮连连长周明伦随部队在苏州休整时,写下了这封寄给父母的家书。这封家书如今陈列在扬中博物馆,泛黄的纸张,工整的字迹记录着中华儿女对新生活的无限期许。[详情]
机杼声声,“织”出锦绣碧溪路
高大的木质支架、斑驳的卷布轴、毛糙的线丝、靛蓝的布匹……苏州常熟碧溪之路展览馆内,一台老式织布机诉说着碧溪人民的奋勇拼搏,以及改革开放中的江苏故事。[详情]
从将军到人民,这本书传读70余年,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1936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抗日红军大学,发表题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演讲,系统总结了土地革命战争的经验,并提出打好“第一个战斗”的三大原则。70多年前,东北军区炮兵司令员朱瑞在阅读《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时,特意用红笔将这“三大原则”标出。[详情]
察往知来,视兹故帙,江苏省人大这样启航……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档案是历史的见证者。在江苏省档案馆中,珍藏着江苏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档案,这份红色档案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江苏人民民主建设的新征程,承载着江苏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对于考察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研究江苏建省初期的政权建设,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详情]
57张照片,见证一个村庄的变迁
从黑白到彩色,从模糊到清晰,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档案馆珍藏着一组照片,共有57张,完整记录了1936年至2002年费孝通26次到访江村的瞬间,还原了江村66年间的发展变迁。[详情]
28天建起“争气桥”桥头堡
“轮势随天度,桥形跨海通。”1968年,长江上第一座由我国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大桥——南京长江大桥正式开通。这座桥,打通了京沪铁路的“咽喉”,实现了沟通南北的梦想,被称为“争气桥”。[详情]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盏永不熄灭的思想明灯
“共产党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同别人计较享受的优劣,而同别人比较革命工作的多少和艰苦奋斗的精神。”1939年,刘少奇在延安发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以下简称《修养》),为党的建设理论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共产党员修身养性的警世钟和座右铭。[详情]
“以文艺为武器” 新安旅行团出版苏北解放区第一张儿童报纸
《儿童生活》出版了30多期,直到抗战结束才停刊。新旅团员们用自己的双手谱写了中国少年儿童革命史上的辉煌篇章,更是成为抗日战争文艺战线上一支特殊的生力军。[详情]
“一包三改”,创造“苏南模式”经济奇迹
1984年4月13日,《人民日报》在头版报眼位置刊登了题为《堰桥乡镇企业全面改革一年见效》的消息和评论员文章《把“包”字引向乡镇企业》。见报当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早间新闻联播中全文播出。此后,无锡堰桥乡“一包三改”的做法受到全国各地的广泛关注,对推进农村改革起到了表率作用。[详情]
“伟大的行动中最值得纪念的一天,我们渡江了!”
1949年4月21日,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成千上万只木船以排山倒海之势,浩浩荡荡横渡长江,人民解放军迅速突破国民党长江防线。4月22日,胡士平激动又兴奋:“今天,是我们伟大的行动中最值得纪念的一天——我们渡江了。”[详情]
“人生莫不有死,况我死得有意义……”
“人生莫不有死,枪毙死得最痛快,况我死得有意义……”“我以天下为家,我的遗骸随处可放……”寥寥数百字,主人公“九如”写下“身后事”后,慷慨赴死。这封特殊的遗书复印件如今陈列在南通江海博物馆“红色革命”展区。[详情]
国旗飘扬,岛才有了颜色
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内,挂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这是2018年王继才牺牲当天,在开山岛上升起的国旗,记录了王继才夫妇32年如一日的信仰和坚守。[详情]
小火轮,吹响解放南京冲锋号
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广场上,一艘钢制蒸汽船静静矗立,船头高昂,船尾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这是在渡江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渡江第一船”——“京电号”。[详情]
伟大的战斗号角!毛泽东为这份报纸三次题写报头
83年前,《新华日报》于战火纷飞中发出时代呐喊;83年后,勇立潮头的她继续吹响奋进号角。璀璨岁月里,她走过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见证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历程,记录了改革开放的澎湃潮声,又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中,以“传承红色基因,勇立时代潮头”为追求,镌刻下无数珍贵的红色印记,记录了许多鲜活的史料,谱写出一曲又一曲时代华章。[详情]
信仰,牺牲,前赴后继……这枚身世成谜的印章,忠诚永镌!
自1927年7月中共如皋县委正式建立,至1933年革命转入低潮,共有8任县委书记,其中7位光荣牺牲,牺牲时平均年龄仅25岁。派去一位,就牺牲一位!明知敌人铡刀上的血痕未干,他们却依旧义无反顾,怀揣信仰和对党的忠诚,接续战斗。[详情]
和风拂面,春到上塘,一张报纸撑起腰!
“二十多年来,一直处在严重困难中的泗洪县上塘公社,开始从穷困里翻过身来了!”40年后重温《春到上塘》的报道,望着如今的上塘整齐美观的楼房和田间连片的大棚,让人感慨万千,从最初的“包产到户”到土地流转,再到乡村振兴,上塘人始终迎难而上,敢为人先,用行动续写着“春到上塘”新篇章。[详情]
《海上述林》:燃尽生命之火,共辟光明之路
瞿秋白为光明奋笔著译,鲁迅为大义奔呼,这本鲁迅生前编辑的最后一本书,在蒙昧黑暗中辟出一条光明路。岁月在书面上留下印痕,却磨不淡革命开拓者用生命照亮的希望之光。[详情]
人民就是江山!这根竹竿为淮海战役伟大胜利添力
唐和恩的小竹竿现在保存在淮海战役纪念馆中。谁曾想,这根在旧社会里被用来讨饭的竹竿,见证了无数唐和恩这样的农民“翻身做主人”的命运转折,见证了广大群众支援人民军队的义无反顾,见证了军民一心的伟大胜利。[详情]
西柏坡来电!淮海战役,决胜千里之外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淮海战役发起前和战役期间,中共中央军委共向淮海前线发出了73封电报。正是前后方的通力协作,让人民紧紧握住了淮海战役的胜利果实。[详情]
范大娘,人民的母亲!
淮海战役纪念馆内陈列着一面旗帜,鲜红的旗面上绣着“人民的母亲”五个金字,落款为日照评功委员会敬赠。这面奖旗属于山东日照县一位普通母亲范大娘,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她将三个儿子送进革命队伍,又以巾帼之勇投身后方,将满腔热血洒在红色土地上。[详情]
又破又黑的半截棉袄,见证战火中血融于水的深情
这件半截棉袍作为国家二级文物,陈列在淮海战役纪念馆。漏出的棉花因染上战士的鲜血而发黄发黑,残破的下摆是一次次战火纷飞中军民一心,血融于水的深情印迹。[详情]
一辆独轮车,推出大胜利!
淮海战役纪念馆里,陈列着一辆支前时运送军粮的独轮车。这辆独轮车为国家一级文物,由木架木轴制成,就连车轱辘也是木制。粗老笨重的外观痕迹斑驳,一道道划痕里记录着惊天动地的支前岁月。[详情]
一双筷子见证辉煌战绩
一双象牙筷陈列于淮海战役纪念馆内。它被评为国家二级文物,是刘飞将军在淮海战役中缴获的战利品,见证了解放军一个纵队歼灭一个军的辉煌战绩。[详情]
狗皮、蓑衣、葫芦瓢,见证淮海战役胜利的“三件宝”
狗皮、蓑衣、葫芦瓢,这三件日常的物件在淮海战役支前战场上一次次见证了军民一心和鱼水深情。淮海战役的胜利,不单单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胜利,更是广大支前民工的胜利。[详情]
放眼全局,一纸电报促决战;团结协作,两军并肩夺胜利
如今,这份电报手稿保存在淮海战役纪念馆中。它与战役进行时中央军委发往前方的电报一道,折射出决战中双方统帅战略眼光、决策水平的高低;也生动诠释了兵力装备均处弱势的人民解放军,如何凭借实事求是、团结一致、敢于负责的精神,赢下这场关键的战略决战。[详情]
抄录246首革命歌曲,“战地百灵”用生命唱响青春之歌
陈洁的歌本被评为国家二级文物,现陈列于淮海战役纪念馆内。歌本中246首革命歌曲见证了“战地百灵”在炮火中短暂又璀璨的绽放,她用生命谱写的青春之歌代代传唱,永不消逝。[详情]
保暖箱,不拿枪战士的武器!
1948年冬,淮海战役打响。前线将士英勇作战节节胜利,与后勤的有力保障密不可分。在淮海战役纪念馆内,有一个解放军炊事员自制的简陋的“保暖箱”,正是靠它,前线战士们吃上了热饭热菜。[详情]
570字宋公碑,镌刻着不朽初心
“长堤南起华成北迄淮河,约八十华里,底宽二十一公尺,顶宽三公尺五寸,高度七公尺八寸,动用现币粮食共五十一万六千三百八十四元……”江苏盐城的新四军纪念馆内,矗立着一块近两米高的石碑,570字的碑文记录了80年前的一项伟大“民生工程”——宋公堤。[详情]
就职通电,铿锵铁军:本军一息尚存斯志不容稍懈
“兹特任命陈毅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代理军长,张云逸为副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1941年1月20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出这一任命命令,宣告了一支不可战胜的铁军重生。[详情]
战地日记上的最深情话:为人类解放事业奋斗到底
戎马一生,侠骨柔情。两本日记见证了一段战地革命者的纯真情感。在硝烟弥漫的年代,他们隐忍起对恋人的思念,将汩汩温情凝聚笔尖,书写了一段坚定而动人的爱情。[详情]
戎马倥偬,缴获的日军自行车成新四军战士亲密“战友”
这辆颇具“传奇”色彩的自行车,是日军侵华的铁证,也是中国共产党英勇抗日的证明;见证了战争年代的流血和牺牲,也昭示了共产党人永不褪色的卫国初心。[详情]
这件破旧汗衫,共和国第一大将直至逝世前仍穿着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陈列着一件破损陈旧的汗衫,原本洁白的面料变得单薄泛黄,衣服的领口和袖口处呈锯齿状开裂。这件普通的破旧汗衫属于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粟裕,直到逝世前,这位共和国第一大将仍穿在身上。[详情]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5000里艰险跋涉奔赴延安见证伟大时刻
76年过去了,这两张精心保存的代表证,见证了战争年代共产党员对延安的向往,对党的忠诚和对革命事业崇高的使命感。[详情]
纸为剑、字为锋:新四军里的特殊战斗部队
枪杆子和笔杆子,是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一组存放在江苏省档案馆里的《抗敌》《先锋杂志》杂志,是中国共产党用“笔杆子”打仗的重要见证。[详情]
一只小座钟,见证峥嵘岁月
淮安市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李一氓生平陈列室,有一个造型别致的小座钟,钟面斑驳,指针生锈不再转动,钟面上的文字是日文。它很不起眼,却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详情]
一首“烧饼歌”,唱响胜利曲
“烧饼要靠热火烤哎,军队要靠老百姓帮!烧饼有名人人买哎,八路军到处威名扬!”1940年黄桥决战期间,这首名扬苏中的《黄桥烧饼歌》,字字铿锵,不光在解放区被广泛传唱,还被莫斯科电台多次广播,成为当时的“流行歌曲”并流传至今。[详情]
一枚印章盒,情系苏北淮海大地
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陈列着一件三级文物——一个印章盒,这是1943年淮海行署主任李一氓在调任苏北区党委副书记、行署主任之前,赠送给时任灌云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孙笃生的。[详情]
一份“重于泰山”的新婚贺礼
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内,摆放着一幅褪了色的大红门帘。这幅门帘是八十多年前,黄花塘村民周培全新婚时收到的礼物。这份特殊的礼物也是新四军与老百姓情谊的见证。[详情]
一笔一画,字字珠玑,记录党的历史
弧线、陡线、横线、竖线、钩线.....浅绿色格子纸上,一个个特殊符号让人摸不着头脑。这是一位名叫罗伊的女孩的特殊笔记。[详情]
弦歌救国,文艺铁军,旗袍主人用生命谱写青春华章
新四军纪念馆展橱内,一件银灰色旗袍十分醒目:丝质面料素雅纯净,黑色锁边针脚细密,裙摆褶痕清晰可见。参观者都忍不住驻足沉思,想象着它主人生前的英姿。[详情]
无声的武器!小纸片担起抗日大任务
南通市档案馆,收藏了大量汪伪时期我方宣传传单, 这些小小纸片堪称是“超强政治武器”,在反“清乡”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详情]
铁军浴血战日寇,反“扫荡”八滩夺大捷
如今,战争的硝烟早已化作历史尘埃,但新四军战士用鲜血与生命铸就的“铁军精神”永远扎根在盐阜大地上,迸发出生生不息的力量。[详情]
舍命保护,埋在地下40年的三枚印章,见证峥嵘岁月
三枚印章的重现,证明了1946年7月前后华中第三行政专员公署机关北撤的途径,见证了淮南抗日根据地民主政府建制演变的往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历史,见证了江苏人民一心向党、勇于斗争的峥嵘岁月![详情]
潜伏代号“400小组”,插在日寇司令部里的尖刀!
如今,这只外表有磨损痕迹、提手处布满裂纹的皮箱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它向参观者们展示“400小组”潜伏岁月里惊心动魄的事迹,也向世人诉说着隐姓埋名的英雄们为民族独立甘于奉献的动人故事。[详情]
进攻在前!为人民立功!一张党员证映照铮铮初心
薄薄的一张纸,镌刻了一名战士出生入死、为人民立功的燃情岁月,诠释了一名老党员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坚定信念。它是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浴血奋战的红色记忆,是永不褪色的红色珍品。[详情]
地作凳,膝当桌,小小校徽见证烽火中的“人才摇篮”
一本打开的书造型,白底上简洁有力地刻着“建大”两个字。这枚华中建设大学的校徽,陈列于黄花塘新四军纪念馆,为国家三级文物。校徽虽然只有一枚硬币大小,却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培养革命急需人才的辉煌巨篇。[详情]
饱蘸信仰,书就革命家书
一张泛黄的纸上,蓝色的钢笔字清晰可见。“新四军”“苏南报”和一些地名被横线重点标识出来。这封饱含革命信仰的家书则陈列在茅山新四军纪念馆,诠释着新四军的铁军精神。[详情]
小小证章,见证新四军铁的担当
这枚以“国民革命军”统一编制为标识的证章就是有力证明,它见证了新四军“听党指挥,坚定信念”“顾全大局,相忍为国”的铁的纪律、铁的担当。[详情]
谍海奇兵卢志英:潜伏半生,指针停摆,信仰永不停歇
73年过去,卢志英墓前的松柏青翠,曾朝夕陪伴的怀表静静地躺于展厅内。时光蹉跎,怀表指针早已不再跳动,但凝结于他心中的熊熊壮志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舍生忘死的精神却穿透时间的冲刷,在满目春光中历久弥新。[详情]
一枚铜元刻初心,为真理而战,永是勇士!
岁月无声,山河无恙。长眠在雨花台的郭纲琳定格在了27岁,墓碑前的龙抓槐长成了守护的模样,庇护着英烈灵魂。斑驳了时间烙印的铜元在诉说,这里曾有一位不爱红装的勇士,以心照中华,以命守信仰。[详情]
《死前日记》:狱中铸英魂,青春赤子心
90多年过去了,《死前日记》现作为国家一级文物保存于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残破的纸张上仍能清晰地辨别出贺瑞麟写下的语句,字字肺腑,句句震撼。[详情]
一张全家福、不屈的精神,是他留给家人的全部
头可断、血可流,唯有丹心壮志不可变。在短暂的27年人生里,李耘生血荐轩辕,走完了光辉的一生,而这张全家福和他的精神是李耘生留给家人的全部。[详情]
少年志胸怀四海,赤子心魂系神州!邓中夏小学抄写本里有大世界
字体端正隽秀,落笔干脆利落。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邓中夏小学时期的抄写本,作为一级文物静静地陈列在柜中。山川疆域、地理气候都被毛笔工整地记录于纸上。[详情]
展翼凌云的“伪装者”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内,有一件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的棕色飞行员皮夹克。皮夹克的主人,是国民党空军第二军区司令部的飞行员赵良璋,而他的真实身份,是打入国民党内部的中共地下党员。[详情]
永别了,不要和我所恨的人妥协!
“枚华,永别了!望你不要为我悲哀,多回忆我对你不好的地方,忘记我!好好照料安安,叫她不要和我所恨的人妥协!”短短几十个字饱含了革命者的视死如归和对妻儿的眷念挚爱。这封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的告别信,如今陈列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详情]
“英勇坚决,为女党员之杰出者”
脱落的把手、掉皮的箱面、变形的箱身,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珍藏着一个革命烈士何宝珍使用过的皮箱,它作为国家三级文物记录了这位女共产党员的杰出事迹。[详情]
谢士炎:多少头颅多少血,续成民主自由诗
“人生自古谁无死,况复男儿失意时。多少头颅多少血,续成民主自由诗。”牺牲前夕,谢士炎撕下一页纸,提笔写下这首狱中诗,字迹刚劲,犹如主人风骨。[详情]
“为共产主义,为我的最高信仰去死,值得!”
“一个人只要死得值得,虽死犹生。为共产主义,为我的最高信仰去死,值得!”这是16岁的袁咨桐留下的最强呐喊,也是他向党倾诉的最忠诚的誓言。[详情]
冷少农与儿书:社会之新光在照耀着你,希望你猛进!
1931年,潜伏在国民党中的冷少农,为6岁的儿子写下一封家书。字里行间,他将革命大义置于首位,对孩子寄予期待与祝福。90年过去,这封泛黄的书信作为国家二级文物,陈列在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讲述着烽火岁月中一位共产党员的家国情怀。[详情]
固守直道,一生只为共产主义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陈列着一件棉麻质地的毛巾睡衣,这件国家二级文物是党的创始人之一陈潭秋的夫人——徐全直烈士生前所穿。[详情]
从留洋博士到革命烈士:在“沉默”中伟大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内,有一张被评为国家二级文物的个人照。斑驳的照片,讲述了一位共产党人甘愿放弃个人良好前景,为国家和民族奋斗至死的伟大事迹。照片的主人公,叫许包野。[详情]
这副眼镜后,追寻真理的目光炽烈如炬
生命终止,信仰延续。如今,夏雨初就义时所戴的眼镜被评定为国家二级文物,陈列于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内,向每位参观者诠释着他的坚定信仰和凛然大义,激励无数中华儿女奋勇前行。[详情]
这套灰色中山装,陪周总理作了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
46年后,人们隔着周恩来纪念馆的展柜玻璃再见这套灰色中山装时,它已成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衣领挺括如初,平整细腻的布面泛着温润光泽,胸襟处别着那枚红底镀金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章,跨过岁月而来,依旧熠熠生光。[详情]
别尔克小轿车:周恩来的“移动会客厅”
“岁月流金,丰碑永恒。”如今,这辆别尔克小轿车已成为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的“明星展品”,越来越多的人走进纪念馆,聆听这段激动人心的故事,感悟永垂不朽的革命精神。[详情]
像条牛一样,为人民服务而死!
这枚红底镀金的纪念章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被珍藏在周恩来纪念馆中,别在周恩来常穿的中山装前襟上方,一如他生前佩戴时的模样。纪念章左侧近三分之二的位置,镌刻着毛泽东手书的“为人民服务”,虽有磨损与斑驳的锈迹,精神却在岁月中永恒。[详情]
“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
百年后回望那个时代,周恩来和无数青年人发出的年轻但坚定的声音,汇成了震动国家命运的呐喊,他们抖落一身桎梏与糟粕,自风雨和苦难中而来,携着追寻真理的勇气锐意前行,回响至今。[详情]
这封信,周恩来请求个人家事不搞特殊化
修故居决不搞特殊待遇,平祖坟倡导殡葬新风,现收藏于淮安市淮安区档案馆的这封信道尽周恩来的大爱为民、大公无私,满满5页纸写满了“天下为公”。[详情]
漂洋过海42载,五彩瓷花瓶见证远隔重洋的友谊
这只花瓶,是周恩来在1946年11月率部分代表团成员离开南京前,特地请代表团成员王炳南,赠送给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礼物,它见证了远隔重洋的友谊。[详情]
一次见面,一个签名,年轻一代找到了方向
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展厅,陈列着一张500元的法币,纸张微微泛黄,上面签写的“周恩来”三字清晰可见。它见证了国共南京谈判和“两航起义”两件历史大事。[详情]
上锁的神秘箱子,装着人民总理的“最高机密”
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无数个朝朝夕夕,周恩来将一颗滚烫的心,毫无保留地捧给了热爱的祖国与人民。[详情]
1字88701号“户主”,带着200多人“大家庭”在敌人心脏里战斗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以周恩来为“户主”的这套户口卡,见证了中共代表团在敌人心脏里战斗的艰苦岁月。[详情]
南京
无锡
徐州
常州
苏州
南通
连云港
淮安
盐城
扬州
镇江

宿迁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
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
渡江胜利纪念馆
江苏省档案馆
江苏国家安全教育馆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史馆
秦淮区档案馆
南京市档案馆
新华日报报史馆
社会主义富华西展览馆
堰桥“一包三改”纪念馆
淮海战役纪念馆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
常州市档案馆
张太雷纪念馆
恽代英纪念馆
瞿秋白纪念馆
武进区档案馆
昆山市档案馆
常熟碧溪之路展览馆
吴江区档案馆
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
常熟市档案馆
江苏省江海博物馆
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
南通市档案馆
南通革命纪念馆
如皋市档案馆
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
连云港新浦汽车站“雷锋车事迹”陈列馆
周恩来纪念馆
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
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
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
淮安市档案馆
淮安区档案馆
金湖县档案馆
新四军纪念馆
扬州市档案馆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
江苏检察历史文化教育基地
镇江市农科院赵亚夫事迹馆
扬中博物馆
句容市博物馆
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
靖江市档案史料陈列馆
春到上塘纪念馆
朱瑞将军纪念馆
百件馆藏记录伟大历程 百年芳华照亮信仰之光
让我们共同点亮馆藏 守护红色馆藏 发扬红色传统 传承红色基因 铭刻红色记忆
百件馆藏记录伟大历程 百年芳华照亮信仰之光
我愿意点亮馆藏“
我是第个馆藏守护人
守护红色馆藏,发扬红色传统
传承红色基因,铭刻红色记忆!
带有遗嘱的嘉奖令.png
万字档案,再现共青团江苏省委早期革命风云.png
中国的希望,要靠这些勃勃有生气的青年…….png
这张全国劳模证的获得者建成了“天下第一村” 未定级 社会主义富华西展览馆.png
这45张照片,记载了曾经让毛泽东落泪的一件大事.png
一张孤寂百年的毕业证书.png
一张布告与一座城的涅槃重生.jpg
一条旧毛毯,一生革命情.png
一篇文章,一声春雷,开启伟大思想变革.png
一篇文章,书写张家港发展“春天的故事”.png
一枚深嵌心脏旁70年的弹片.png
一件蓝旗袍背后的“潜伏暗战”.png
一号通令,留存一城文韵.png
一封暗语信,藏着一场隐密的夺枪战.png
我们的组织要散布于被压迫的人里面,推倒一切!.png
团结!抗战!保卫人民!.png
随身“四件宝”,赵亚夫的“大地情怀”.png
如初春,如朝日,用热血铸就青春中国.png
人在,旗在!.png
强渡功臣,用小船划出渡江战役胜利.png
潜伏在蒋介石身边的“谍战玫瑰”.jpg
七战七捷!作战态势图上印着解放军的“功勋章”.png
叛逆者.png
宁愿自己千般苦!58年来,这辆车永不停歇.png
毛泽东为检察署改名后,这4枚印章完成光荣使命.png
毛泽东的锦旗奖给了这个“苦恼村”.png
老印章“印证”江苏法治发展路.png
昆山之路:从守着“苏州城外半碗饭”,到全国百强县首.png
抗日!救国! 字字如炬,照亮茫茫黑夜.png
寄出这封报捷家书后,他牺牲在战场上.png
机杼声声,“织”出锦绣碧溪路.png
从将军到人民,这本书传读70余年,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png
察往知来,视兹故帙,江苏省人大这样启航…….png
57张照片,见证一个村庄的变迁.png
28天建起“争气桥”桥头堡 未定级 江苏省档案馆.png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盏永不熄灭的思想明灯.png
“以文艺为武器” 新安旅行团出版苏北解放区第一张儿童报纸.png
“一包三改”,创造“苏南模式”经济奇迹.png
“伟大的行动中最值得纪念的一天,我们渡江了!”.png
“人生莫不有死,况我死得有意义……”.png
国旗飘扬,岛才有了颜色.png
小火轮,吹响解放南京冲锋号.png
伟大的战斗号角!毛泽东为这份报纸三次题写报头.png
信仰,牺牲,前赴后继……这枚身世成谜的印章,忠诚永镌!.png
和风拂面,春到上塘,一张报纸撑起腰! 未定级 春到上塘纪念馆.png
《海上述林》:燃尽生命之火,共辟光明之路.png
人民就是江山!这根竹竿为淮海战役伟大胜利添力.png
西柏坡来电!淮海战役,决胜千里之外.png
范大娘,人民的母亲!.png
棉袄.png
一辆独轮车,推出大胜利!.png
一双筷子见证辉煌战绩.png
狗皮、蓑衣、葫芦瓢,见证淮海战役胜利的“三件宝”.png
放眼全局,一纸电报促决战;团结协作,两军并肩夺胜利.png
抄录246首革命歌曲,“战地百灵”用生命唱响青春之歌.png
保暖箱,不拿枪战士的武器!.png
570字宋公碑,镌刻着不朽初心.png
就职通电,铿锵铁军:本军一息尚存斯志不容稍懈.png
战地日记上的最深情话:为人类解放事业奋斗到底.png
戎马倥偬,缴获的日军自行车成新四军战士亲密“战友”.png
这件破旧汗衫,共和国第一大将直至逝世前仍穿着.png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5000里艰险跋涉奔赴延安见证伟大时刻.png
纸为剑、字为锋:新四军里的特殊战斗部队.png
一只小座钟,见证峥嵘岁月.png
一首“烧饼歌”,唱响胜利曲.png
一枚印章盒,情系苏北淮海大地.png
一份“重于泰山”的新婚贺礼.png
一笔一画,字字珠玑,记录党的历史.png
弦歌救国,文艺铁军,旗袍主人用生命谱写青春华章.png
无声的武器!小纸片担起抗日大任务.png
铁军浴血战日寇,反“扫荡”八滩夺大捷.png
舍命保护,埋在地下40年的三枚印章,见证峥嵘岁月.png
潜伏代号“400小组”,插在日寇司令部里的尖刀!.png
沈华庭的中共临时党员证.png
地作凳,膝当桌,小小校徽见证烽火中的“人才摇篮”.png
饱蘸信仰,书就革命家书.png
小小证章,见证新四军铁的担当.png
read_image.png
一枚铜元刻初心,为真理而战,永是勇士!.png
《死前日记》:狱中铸英魂,青春赤子心.png
一张全家福、不屈的精神,是他留给家人的全部.png
少年志胸怀四海,赤子心魂系神州!邓中夏小学抄写本里有大世界.png
展翼凌云的“伪装者”.png
骆何民的信.png
“英勇坚决,为女党员之杰出者”.png
狱中诗.png
袁咨桐.png
冷少农与儿书:社会之新光在照耀着你,希望你猛进!.png
固守直道,一生只为共产主义.png
从留洋博士到革命烈士:在“沉默”中伟大.png
这副眼镜后,追寻真理的目光炽烈如炬.png
这套灰色中山装,陪周总理作了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 一级 周恩来纪念馆.png
别尔克小轿车:周恩来的“移动会客厅”.png
像条牛一样,为人民服务而死!.png
“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png
这封信,周恩来请求个人家事不搞特殊化.png
漂洋过海42载,五彩瓷花瓶见证远隔重洋的友谊.png
一次见面,一个签名,年轻一代找到了方向.png
上锁的神秘箱子,装着人民总理的“最高机密”.png
1字88701号“户主”,带着200多人“大家庭”在敌人心脏里战斗.png
“百件馆藏 百年芳华”将珍贵的红色馆藏串联成珠,铺就穿越百年的时空隧道,相关稿件和融媒产品在中共江苏省委新闻网、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及“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同步推送,江苏人大发布、江苏档案、江苏党史、周恩来故里景区、新四军纪念馆等公众号同频共振,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看馆藏、学党史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