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职教每年向社会输送约50万名技能人才
2025-05-25 07:50: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 本报记者 程晓琳 杨频萍

连日来,江苏各地陆续启动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各地各校以“一技在手,一生无忧”为主题,全景式呈现江苏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江苏已建立起从技能实训到产教融合的立体培养体系,每年向社会输送约50万名技能人才。

“传统课堂一个老师带几十个学生,但我们要求每位老师最多带5名学生,确保师生比最优。学生在学习中从‘新手’到‘熟手’,再到‘能手’,最终成为‘高手’,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技能目标和项目支撑。”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院长王春峰说,职业教育的魅力,在于让学生在实操中建立自信。他回忆起一名学生的蜕变,“有一名学生数学不及格,却在机器人编程上展现惊人天赋。毕业后,这个学生进入昆山某自动化企业,如今已能独立设计立体仓储系统。这就是‘技能改变人生’的鲜活案例。”

近日,“王春峰技能大师工作室”入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南京职业院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从校级工作室到国家级平台,王春峰团队用5年时间印证了“技能成才”的可能,正如学院一名学生所言,“在这里,热爱技术的人不会迷路。”面对智能制造的新趋势,王春峰已着手布局下一阶段规划,“工业机器人能将人从重复劳动中解放,人形机器人要替代复杂人力。我们正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发智能机器人课程,并探索AI自动编程技术。”他透露,工作室计划将智能导览机器人等创新项目投入实际应用,“从身边的小事开始,让学生感受技术变革的力量。”

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试金石。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江苏斩获114个金奖,中职、高职金奖数均居全国第一;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职教赛道上,江苏16所高职院校揽获24金,金奖总数领跑全国。

5月13日,在苏州职业教育办学成果路演展示现场,智能制造设备、具身机器人等展陈吸引众多观众驻足,动态呈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苏州市教育局局长周志芳表示,苏州正落实推进《苏州市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让职业教育与产业“同频共振”、与企业“双向奔赴”,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培育输送更多高技能人才。

5月14日,全国医养结合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医养结合人才需求发布暨产教融合基地授牌活动在江苏护理职业学院举行。数据显示,全国目前对养老护理员的需求量达600万名,而实际从事该职业的人员仅有约50万名,缺口巨大。江苏护理职业学院副院长夏立平介绍,学校调研发现,行业最需要的是精医养、懂智能、会照护的复合型医养人才,学校将根据这些需求培养医养人才,提升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今年职教周期间,该共同体还举行了临床技能大赛等多项活动。“这次大赛很切合临床要求,从病人入院评估,到查体,再到给予诊断,技能操作全面,对护理人员要求更高、更严格,不光要掌握护理内容,也要掌握医生的相关技能。”参赛选手、成都八一骨科医院主管护师曾小兰说。

“职业教育须从产教融合痛点破题,用实证思维探索规律,借跨界协同构建生态。”射阳中等专业学校校长乐伟认为,职业院校既要超前布局未来产业需求,又要保持对市场脉搏的敏锐感知,将人才红利转化为发展动能。

5月23日,2025年南京市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现场发布的《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4)》显示,全市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重点产业匹配度达92.3%,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连续3年突破85%。

破解“企业招不到人、学生就不了业”的结构性矛盾,产教深度融合是一条路径。“中小微企业需要‘多面手’,我们的学生在工作室经历过机械、电气、编程、调试的全流程训练,能够较好地满足行业需求。”王春峰说。如今,在江苏职教改革发展的进程中,越来越多年轻人在技能赛道上找到人生坐标,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作者:  编辑:马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