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加快调整优化医疗资源
2020-01-04 08:56:00
来源:镇江日报
0
【字号:  】【打印

  镇江是全国医改试点城市,近年来,镇江市不断加快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推动建立“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健康进家庭”的就医格局。在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史亚祥等22位代表提出的“关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动镇江市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被列为重要建议之一。

  3日,记者从市人大常委会采访获悉,市政府对这件人大建议办理工作高度重视,市人大常委会也通过现场视察、召开座谈会等形式重点跟踪督办。2019年以来,镇江市通过大力推进城市医联体建设,组建市医疗集团并实体化运行等举措,调整医疗资源配置,优化医院运行管理,推动资源下沉,加强共建共享,不断巩固分工协作机制,提升基层医疗健康服务能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分级有序、防治结合的就医格局进一步形成,群众就医获得感明显增强。

  两轮医改试点早

  可续发展挑战大

  从1994年“两江”医改试点到2009年新医改,镇江市已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医改城市,2017年被国务院医改办确定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首批国家级示范城市。目前,全市城乡居民健康三大重要指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连续六年位居全省第一,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负担处于全省较低水平,60%左右的常见慢性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有效管理,15分钟健康服务圈已经形成。

  尽管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医改从“特区”走向“老区”的困境仍有待解决。史亚祥等22名代表认为,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元化健康需求,镇江市医疗卫生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较为突出,亟须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公立医院无序竞争、医院债务沉重、人才引进设备更新和学科建设遭遇瓶颈等突出问题。 

  代表们建议:要以医联体建设和医疗集团实体化运行为契机,统筹推进市区医疗资源配置和布局调整,加强资源整合共享和集约利用,强化医院科学经营管理,提升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化解群众看病就医的烦心事。

  聚焦难点抓调整

  立足惠民红利多

  资源是发展的第一要素。在这项重要建议的办理过程中,镇江市撬动资源金钥匙,化解看病烦心事。镇江市医疗集团于2019年3月份正式成立并实体化运行,江滨医疗集团召开了第三届理事会,并对组成单位进行了调整。各市区及丹徒区分别组建了县域医共体,其中扬中市和句容市县域医共体建设已列入国家县域紧密型医共体试点。镇江市胸痛救治联盟等8个市级专科专病联盟相继成立,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权责和义务;金山博医医生集团挂牌运营,同时完善了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对口协作网络体系。市政府与南京医科大学“校府联动”战略合作正式签约,南京医科大学镇江临床医学院揭牌……一个个医疗资源调配“大戏”精彩亮相,让镇江市群众享受一流的医疗服务,极大地提升就医获得感。

  与此同时,市卫生健康部门不断加强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引导医院调整发展方向,防止低水平投入、同质化竞争,从严控制检查检验、辅助用药、高值耗材等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市医管办制定公立医院(医疗集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确保公益性办医方向,将考核结果作为医院发展规划、项目立项、财政投入、绩效核定的重要依据,促进医院实现效率提高和质量提升的目标。

  为推动资源下沉,提升基层能力,2019年,镇江市在全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建立了11家基层特色科室市级孵化中心,共有5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了101个全-专联合门诊,建成康复联合病房21家。创成24家各类国家级基层机构,省示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占比分别达82.86%、29.84%,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常住人口和重点人群签约率分别达37.55%、65.52%,拥有标准化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的基层医疗机构达到95%,在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成中医阁175个。

  配套政策强支撑

  抓好规划谋长远

  记者采访了解到,下一步,市政府将以制订“十四五”区域卫生发展规划为契机,进一步统筹规划全市医疗机构设置,推动医疗资源整合,在规划用地调整、财政资金投入、国有资产管理、人力资源调配和医保资金分配等方面加大配套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市人大常委会要求,突出抓好规划布局调整,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规划都要落到图上,成为规划管控的刚性要求,务实稳妥地推动规划落地生根;突出抓好资源整合共享,每年集中力量解决2-3个问题;突出抓好特色专科统筹建设,引进医生集团和高端医疗项目,带动技术水平提高,做强镇江市特色专科;突出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给医务人员“减负”,促进医生价值回归,为人民群众提高更加优质高效的卫生健康服务。 蒋栋明 卢军 林兰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