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 岩
11月28日,江苏18家省属企业齐聚徐州,参加在徐投资合作项目推进会。7家省属企业与徐州市政府签署重点项目合作协议,省属企业相关公司和徐州市属企业、县区板块另签订16个具体项目合作协议。本次活动签约项目投资合作总规模超800亿元,标志着企地合作向着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全省“1+3”功能区重要板块,徐州担负着促进区域融合发展、“拓展江苏发展纵深、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强劲支点”的重任。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表示,各省属企业将“国企之长”与“徐州所需”紧密结合,选择徐州、投资徐州、深耕徐州,添薪助力智能制造、绿色低碳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等产业发展,为增强中心城市产业竞争力、要素集聚力、辐射带动力提供了坚实支撑。
江苏威拉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徐矿集团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试验田”。不到10年时间,该企业通过专注“做中国人自己的金属材料”,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造了金属粉末领域“三个唯一”——全国唯一生产大气环境中具有霍尔流速铝合金粉末的企业、全国唯一拥有稳定生产铬锆铜粉末技术的企业、全国唯一拥有多体系高熵合金生产技术的企业。“我们的高端智能装备和关键零部件自主化率100%,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该公司董事长蒋保林说。
从经济发展到城市建设,从交通物流到民生保障,省属企业凭借精准的资本布局、雄厚的产业优势,近年来在徐投资成果丰硕,投资合作项目总规模超千亿元、体量位居全省前列。其中,省属企业投资470亿元、徐州市投资209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资336亿元。
省高投集团与徐州市共同推进成立江苏徐州智能制造产业专项母基金,该基金总规模30亿元,聚焦徐州市“343”创新产业集群,重点投向工程机械、安全应急等领域;江苏交控与徐州市交控集团共同投资建设徐州东部绕越高速公路,项目建成后对于完善苏北地区高速公路网布局,增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功能具有重大意义;苏豪控股集团参与投资并负责运营徐州淮海国际陆港铁路集散中心,目前徐州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班列线路18条,通达21个国家的50多个城市……
“利用企业热电资源,我们大力推进徐州市东西‘两翼’供热供气一体化。”11月下旬徐州进入供暖季,徐矿热力公司副总经理卜凡虎介绍,去年,他们打造的“北热南送”西线高温热水项目实现全线贯通,供暖面积达1200万平方米,惠及徐州市区170多个小区、12万户居民。
企地携手,互惠发展。在徐工有限混改中,国信集团以战略投资者的角色,助力企业完成整体上市,推动徐工集团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记者了解到,这笔交易规模达386.86亿元,是国内装备制造行业迄今最大规模的吸收合并交易,上市公司市值由混改前的350亿元增长到如今的近千亿元。
目前,18家省属国企中有15家在徐州有合作项目,另外3家企业正在洽谈项目。他们选择徐州,不仅因为回报丰厚,也看重这里良好的营商环境和迅猛的发展势头。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长6.2%、居全省第四位;精心打造“343”创新产业集群,十大集群规模年内有望突破8000亿元;锚定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区域占比提升到20.86%;12所高校、246家省级以上科创平台、187万人才,可以为企业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保障;今年以来,投向实体领域贷款增长12.96%、制造业贷款增长16.15%。
徐工汽车混改项目、徐矿低碳产业示范项目、睢宁共享储能电站项目……此次新签约的项目涉及交通基础设施、航空物流等多个领域。这些项目与省属企业布局结构匹配度高,与徐州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契合性强,在新赛道推动企地合作进入新阶段。“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与徐州的合作,在扩大项目建设上继续发力。特别是在新一轮高速路网规划中做好对接,不断创新投资模式,努力实现建成一批、在建一批、开工一批。”江苏交控党委书记、董事长邓东升说。
“省属企业与徐州市合作发展,既有好的基础,也有强的动力。目前,省国资委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结合省属企业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正在谋划因企制宜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省高铁枢纽站区体系化布局新型科创载体、系统推进全省各级国资国企协同联动发展等几项全省性重点工作。”省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谢正义表示,省属企业与徐州市合作发展一定会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迈进,一定能结出更高质量、更加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