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 爽
5月17日,在无锡市梁溪区清名桥街道碧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一场“把支部建进小区”民生项目推进会热闹举行。推进会由梁溪区民政部门提供政策资源,为社区居民量身定制学龄前儿童关爱、新市民子女成长赋能、就创业项目扶持以及银龄关怀等四大民生项目清单,让服务真正“沉下去”。
小区被称为城市的“细胞”,也是基层党建的“神经末梢”。去年以来,梁溪区认真贯彻落实无锡市委“把支部建进小区”的工作部署,通过加强小区党支部建设,完善党群服务体系,提升基层治理质效,将红色基因融入小区治理,走出一条治理有效、居民和谐的中心城区特色治理路径。
构建四级组织体系,筑牢“家门口”的先锋堡垒
只要天气不错,每天清晨,无锡悦诚花园小区的林荫道上总有老人悠闲地聊天。而在两年前,这里却是一片车辆乱停、绿化荒芜的景象。“问题的根源在于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主心骨’。”清名桥街道古运苑社区党委书记姚琳说,社区党委做深做实“把支部建进小区”,将党组织的工作做到居民家门口。去年春天,由小区党支部牵头,该小区党员、业主代表和物业工作人员共同召开协调会,联合制定整改方案。半年时间,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位于悦诚花园西北方向5公里左右的纺工大院小区始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小区改造开始前,党支部组织开展“楼道听证会”,“党员中心户”带头组织居民聚在一起提建议。根据民意,施工方逐步“精修”“细化”改造方案,一张张“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果清单”。“40多年房龄的老小区如今变了新模样,我们生活舒服又惬意!”小区居民钱大爷说。
延伸治理触角,首在夯实根基。梁溪区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推广小区党支部“1+7+N”班子配备模式,277名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任小区支部书记,全覆盖建成485个小区党支部。区委书记带头领办“把支部建进小区”书记项目,发挥领导协调机制作用,带动基层办好292个书记项目。
集聚优势资源下沉小区,为基层治理“充电赋能”
在小区党支部努力下,各方资源聚拢而来,形成基层治理“强磁场”。毛岸新苑小区党支部携手党建联盟单位——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链接多方资源,充分利用小区地面空位,新增智能充电棚200余个,并推动安装消防喷淋系统,解决居民“充电难”的同时保障安全。
近年来,梁溪区推进480名“三官一律”进小区(网格)、145名城管进社区,建成55个执法示范站点,解决社区70%以上的矛盾纠纷。同时,梁溪区还培育用好“市民观察团”“市容纠察队”等自治力量,搭建“红色客堂间”等协商议事平台,发现并整改各类问题1.4万余个。此外,梁溪区还开展“千名干部大下访、排忧解难促发展”活动,57个区机关部门下沉一线。
在今年开展的“千名党员进小区 支部共建强治理”行动中,梁溪区各机关党支部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本支部党员、资源、力量下沉小区,协助小区党支部解决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居民群众急难愁盼;集中部门资源优势、做好为小区党支部赋能提效工作,主动对接市区职能部门,发挥组织协调能力推动问题解决。
物业管理提质增效,居民幸福底色更足
在山北街道惠华新村,翻新后的柏油路面平整干净,墙面穿上青灰色的“新衣”,废弃的老旧车棚被改造为智能充电车库……小区旧貌换新颜,得益于国有物业企业入驻和老旧小区改造,离不开小区党支部和物业的紧密配合、同向发力。
物业管理是城市现代化管理和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是与居民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工作之一。梁溪区以物业服务中的堵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构建区、街、社三级联动的行业党建体系,推动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企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全区累计获评5个省级、9个市级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示范点。该区加快推动业委会(物管会)组建,自治组织覆盖率已由2023年的15.8%上升到目前的72%;制定《物业(住区)管理100问》等5本指导手册,成立“商品房小区服务提效”“安置房小区管理提质”“老旧小区治理提优”3支先锋队;探索实施酬金制等物业管理模式,同步提供家政等增值服务,居民满意度明显提升。
下一步,梁溪区将继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持续汇聚资源、整合力量,不断扩大“红色磁场”,持续输出“红色动能”,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