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延携手,谱写新时代“山海情”
2024-05-20 08:56:00
来源:无锡日报
【字号:  】【打印

一个是黄土高坡的红色圣地,一个是太湖之滨的江南名城。

1997年,延安和无锡结成“共建对子”。从此,相隔千里的两个城市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战略中携手共进。

2022年,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无锡与延安在东西部协作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对口合作关系,结对工作进一步深化。借着新一轮合作的东风,无锡将与延安的这份深情延续。从“输血”到“造血”、从“帮扶”到“协作”,锡延两地在项目建设、产业协作、劳务合作、人才交流、教育帮扶等方面的深入合作中,谱写着新时代的“山海情”。

从“输血”到“造血”,产业振兴更具内生动力

春夏之交,位于延安市延长县七里村街道封家村的延长苹果汁加工项目建设工地一派繁忙景象,工程车来回穿梭,工人们正忙着进行生产厂房的建设。

该项目是锡延合作的新结晶。项目总投资约6000万元,引进国内先进自动化榨汁及自立袋灌装设备,建成后可年产6千吨苹果汁,有效促进当地苹果销售,为苹果产业链拓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二期年产100吨苹果多酚与2万吨NFC苹果汁项目也在积极推进中。

近年来,锡延合作着力于提升内生发展动力,通过加强对延安特色产业的后续长期培育,加快实现“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从投资1亿美元的江阴台湾见龙机构EPS生产基地落户延川,到江苏万舜控股集团和江苏大东钢板投资1亿元建设的年产150万平方米装配式集成建筑材料项目(斯派尔)建成投产;从江苏吾仁居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与延安金黄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合作共建农产品深加工基地项目,到远景能源在安塞区投资10亿元打造的风机塔筒产业链项目……2017年以来,无锡已为延安引进企业43个,实际到位投资23.3亿元。这不仅增强了延安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让这些企业在延安找到了自身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园区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通过“东西联动、产业提质”共建江阴延川工业园区,建成小微企业孵化基地,江阴3家企业转移落户园区,累计完成投资达5亿元;通过创新“政府+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建设宜兴延长黑木耳产业园区,根据延长县“塬区苹果业、川道棚栽业、沿黄特色业、全域养殖业”的产业特色,重点在农业产业、园区共建等方面加强合作;新吴区、宜川县依托苏陕协作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现代农业高科技数字化产业园……无锡与延安在共建产业园的过程中探索着协调发展的新路径。

引才引智,“双向交流”中开眼界、长才干

“去无锡挂职,真的是受益匪浅。”延安市宜川县经发局干部王栋在赴无锡高新区发展改革委挂职期间,了解了新吴区在招商机制、团队建设、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做法,学习了产业链招商、项目落地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收获颇丰。回去后,他努力把学到的经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在协作之路上,引才引智、育才扶智是重头戏。近年来,两地不断深化人才交流,采取双向挂职、多地培训、人才选派等方式,有效促进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2017年以来,无锡共向延安选派干部23人,支教、支医、支农等专业技术人才435人,延安共派出161名优秀干部和669名业务骨干来无锡交流学习。江阴、宜兴、新吴等地分别互设结对县干部培训基地,两地干部交流合作长效机制已经形成。在支医人才的帮助下,延川县中医院成功实施首例结肠息肉EMR治疗,填补了延川县内镜微创治疗空白。

教育协作是强化智力支持的重要举措,也是无锡延安对口协作的传统优势项目。为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无锡教育网络扶智专递课堂”项目落地生花。项目通过运用远程教育平台开展“互联网+”教育对口协作,实现了35所结对学校教学资源网络共享,组织开展课堂直播、互动答疑等并提供名师课堂,促进区域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粉刷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楼内外墙,维修暖气片及管道,更换电脑、桌椅、架子床……随着延川县永坪中学校舍改造项目的如期完工,校园里一派新气象。去年,无锡大力支持延安文教振兴事业,不仅对包括永坪中学校舍在内的一批文教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提升,还接手援建延安市新区江苏中学,出资1000万元援建宜兴·延长友谊幼儿园,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更为舒畅的学习生活环境。

赓续红色血脉,创新合作发展新路径

在无锡惠山区吴文化公园,有一片“延安精神无锡学习天地”。这是无锡投资2.5亿元与延安合作共建的项目。学习天地以延安精神展示馆为主体,以延安故事馆、延安味道馆、“学习步道·公仆之路”等特色场馆为依托,建成启用后迅速成为传承弘扬延安精神的坚固阵地,2023年接待各地干部群众100多万人次。

锡延两地坚持同频共振、共谋发展,促进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