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你看,点开新吴区鸿山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原工作人员朱希的名字,屏幕上立即跳出评分结果:140分、高风险,在多个数字比对模型中存在疑点预警。”无锡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滑动鼠标,页面上显示出与朱希相关的61条资金往来记录,两处存疑点有红色警示标记。
“朱希案告破后,我们对其深度剖析复盘,构建大数据模型,研发了‘无锡市民生专项资金智能分析系统’,为民生专项资金清理整治披上大数据智慧‘铠甲’。”无锡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4月,无锡市纪委监委联合市政府及民政、残联、退役军人事务管理、财政、审计、大数据等16个职能部门,对2013年以来直接发放给群众的69类民生专项资金进行“大起底”,面对近千万条发放数据,如何切实将民生专项资金查清摸透,从中挖出“蝇贪蚁腐”?这成为清理整治工作的“必答题”。
这个人风险值偏高,在宜兴市涉及民生资金发放工作人员风险“画像”中排名第二,细看数据分析,同一张银行卡号一年内多次收到同一项资金。“不合常理,系统提示的存疑点确有问题,要立即进行现地核查!”今年6月,宜兴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在比对系统数据时,迅速将宜兴市张渚镇民生领域资金发放人员蒋某某“锁定”。
这对蒋某某产生强大震慑,几天后,他自动投案。经审查,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蒋某某利用职务之便,将已死亡补助对象的账号换成自己所掌握的银行账号,先后169次虚报冒领民生专项资金,共计人民币12.62万元。
“我们的系统已将767万条民生资金发放数据、5079万条银行打卡数据、8881万条社保数据等全部汇入‘一张网’,构建数据模型,让各类数据在线碰撞、自动比对。”无锡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民生资金,平均每年发放涉及50万人次,庞大的数据、繁琐的账目,要靠人工“两眼盯账本”,一条条核对,如同大海捞针,只有借助大数据比对分析,才能精准发现这些陈年旧账中的猫腻。
在全市22个派出监察员办公室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账本账册归集、数据录入、电脑建模、数据比对,目前已经完成对2262名民生专项资金发放人员的风险评估,每个人都有一张精准“画像”,通过对风险点顺藤摸瓜,让隐藏在账册票据背后的违纪违规问题无所遁形。
惠山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在数据比对中发现,某街道编外工作人员10余人连续两年领取春节一次性慰问金。经调查发现,相关负责人与民政办工作人员合谋,通过假造补贴名单,违规发放春节一次性慰问金,以此“激发”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实则已违反纪律规定。
大数据的引入,让监督威力倍增。据悉,无锡市民生专项资金智能分析系统已建立18类数字比对模型,包括死亡超发、同一资金重复发放、大额资金超标发放、一卡多人、退回重发等。有了这些数据模型的支撑,不仅能精准拍蝇扫蚁,还能发现利用民生专项资金勾结行贿问题。
“某街道通过大数据比对发现疑点后,竟带出一条贪腐线。”无锡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说,经核实发现,某民营机构骗取民生专项资金,并向相关工作人员行贿,此案正在查办中。
民生资金是百姓的“救命钱”、“活命钱”,一分一厘也要查清,大数据让“宽不见边、深不见底”的排查更精准、更有效。
(孙倩茹、李月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