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吴中区:临湖下好“全域农业”一盘棋
2020-09-21 09:14:00
来源:苏州日报
0
【字号:  】【打印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印发第二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名单的通知》,认定100个单位为第二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苏州市吴中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位列其中,成为苏南地区唯一入选单位。

这个坐落在吴中区的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坐拥3000余亩环太湖生态保护林和100多公里的太湖水岸线,规划面积8.1万亩,涵盖东山、临湖、横泾三个片区。示范园以“农业体验”为特色,高质量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先后获得农业农村部“国家农村创新创业园区”“江苏省现代渔业产业园区”“苏州市十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荣誉称号。

资源整合

破解规划发展零敲碎打难题

苏州市吴中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主体位于临湖镇,而且创建单位也是以临湖为主,联合东山、横泾两个板块,形成了8.1万亩创建规模,实现镇级农业规划、园区规划“双规合一”,有效破解了农业资源散状分布,规划发展零敲碎打的难题。

在此基础上,临湖镇通过腾空间、引项目、增效益,让农业现代化更加“有血有肉”。截至目前,这里清退农业园区遗留项目3个,腾出低效农业用地超826亩;耕地保有量达23523亩,建成高标准农田20415亩,其中水稻田10694亩、蔬菜地2817亩,粮食产量超6632吨。

土地有了,种田的人更要精挑细选。临湖筑牢人才支撑,推动农业人才由“泥腿子”向“田秀才”转变,成立劳务合作社和农机合作社逐步将本土劳动力培育成新型职业农民。在这支老中青三代人组成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里,老一辈将传统农业的经验传承给下一代,年轻人利用现代农业知识将传统农业与现代技术有机结合,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操作方式。

临湖还发挥辖区内苏州乡村振兴学堂——苏州市职业农民培训基地作用,对2000余名农民累计开展种养殖技术、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培训,传授先进理念和职业技能。目前,学堂已入选住建部第一批全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培训基地,挂牌江苏省干部党性教育基地,还积极与农业农村部对接,加速申报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苏州)教育培训基地。

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的整合,让当地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有了抓手。临湖开始对传统农田进行标准化、生态化的升级改造,配套烘房—碾米—包装流水线,并建设起农机库、智慧农业管理中心等,从而实现对农业发展的智能监测、智能预警、智能灌溉。

“我们目前可以实现20人种植6000亩土地,还实现了从‘一粒种子’到‘一粒米’的质量全程追溯。”临湖镇人大主席仉勇介绍,通过打造“江南味稻”品牌,临湖大米逐渐打开市场,并获评全省首届“好吃苏米”金奖,成为2020江苏好粮油苏州唯一入选大米品牌。为了让产品附加值更高,临湖还专门推出“江南味稻”品牌大米数码印罐和充氮灌装,实现了大米包装罐的批量个性化定制。

产业集聚

全域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由于示范园濒临太湖,独特的区位优势带来丰沛的农业资源以及得天独厚的农业发展条件。因此,临湖紧扣“现代”“示范”两大发展要求,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宽农业附加值,丰富农业产业内涵,高质量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3月6日,由省太湖渔管会主办的“人放天养增殖资源保护生态”太湖大闸蟹增殖放流活动在临湖镇举行,800万只“蟹宝宝”从这里开启它们的蜕变旅途。而这批蟹苗下湖水域的一路之隔,正是临湖进行标准化改造的3000多亩养殖池塘,也是太湖大闸蟹“人放天养”生态修复区。

围网不能养了,传统养殖池塘要升级改造,这让当地的渔业发展,特别是太湖大闸蟹养殖格局发生重大改变。“以前,这片池塘分包给90多户人家,大家各自的养殖方法、尾水处理方式等不尽相同,养出的螃蟹品质差别很大。”临湖镇农林中心主任叶文红说。

从去年起,临湖投入3000多万元,对这片池塘进行高标准提升改造,利用最新的物联网技术和环保技术,不仅实现了引入太湖水养殖,还能把养殖水净化后循环利用,并可以把水体中含有的氮、磷有机物进行收集,转化成用于蔬菜种植的有机肥。目前,200亩“鱼菜共生”示范基地和200亩“人放天养”太湖大闸蟹基地已经投入运营,预计太湖大闸蟹年产达75万斤,太湖白鱼亩产效益超3倍。其中,太湖大闸蟹基地还获准“出口绿色通道”。

除了“一只蟹”,临湖还瞄准“一粒米”“一朵花”,通过集中资源,统一品牌,提高品质,做强特色农业,在全域深入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及“农、文、旅”深度融合。今年,临湖牵手盒马鲜生共同打造盒马太湖农产品基地。7月22日,苏州太湖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盒马太湖农产品供应商,正式为盒马鲜生苏州区域门店供货,太湖本地鲜蔬菜也受到了广大苏州市民的青睐。

2019年,示范园实现总产值46.7亿元,帝凯维、锦华、优尔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6.4亿元。在其带动下,临湖村均稳定收入1081万元,薄弱村全部摘帽出列;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4万元,连续保持6%以上增长。

农旅融合

紧抓机遇走出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迎着乡村振兴的“浪潮”,临湖向更深处“扬帆”。作为江苏省第九届园艺博览会的举办地,临湖抓好“后园博”时代机遇,深化农业体验内涵,加速发展起高效园艺业,以特色节庆集聚人气,让“一朵花”越开越旺。

5月19日,2020吴中好物节启动仪式暨临湖首届农业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在柳舍村举行。现场发布了吴中特色好物和精品线路等信息,全区各镇组成了吴中好物联盟,形成旅游集群效应,有效实现旅游效益共享。吴中区把好物节启动仪式放在临湖,正是看中其不断做足农文旅融合的大文章。

近年来,临湖采用市场运作和政府引导的模式,引进“森林的秘密”“右见”等一批高端民宿,不仅因地制宜打造出一条长三角小有名气的“民宿带”,还通过民房合作社的运作,实现了农民增收;通过推进乡村文化旅游节、油菜花节、插秧节、稻田画节和丰收节等系列农事主题活动,将农事、科普、教育融为一体。太旅集团、太湖农发公司与陆舍村三方合作,投资500万元启动“香乡恬田”农旅项目,积极响应“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重要部署。同时,黄墅夜市、柳舍市集“夜经济”品牌逐渐打响,吸引游客超3万人次。

随着“全域农业”局面的打开,临湖的“乡镇能级”逐步提升起来。在这里,苏州市农科院已经全面入驻,中国农业大学首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农场已落户建成,吴中长三角智慧农业产业示范园也在加速形成,合作联社、民房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的运作模式得到全国政协以及农业农村部现场“点赞”,全国首个环太湖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示范基地落户临湖并向全国作示范……这一切,显示出临湖农旅融合不断深化,乡村活力明显增强,农民生活更加幸福的良好态势,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临湖镇党委书记邹文明表示,接下来,临湖将牢牢把握入选苏州市首批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镇重大机遇,对照市级指标体系,围绕率先打造“高质量融合发展示范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样板区、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争创苏州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样板镇。本报驻吴中区首席记者范易

作者:  编辑:景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