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加速建设更高水平创新型城市
2021-04-08 07:31:00
来源:新华日报
0
【字号:  】【打印

□ 本报记者 徐超 陈明

起跑现代化建设新赛程,新晋“万亿之城”南通打响科技创新“发令枪”。4月1日,南通市召开创新发展大会,将高水平打造“一核、四区、多园”沿江科创带,构建“如鱼得水、如鸟归林”一流创新生态,加速建设更高水平创新型城市。

2020年南通全社会研发投入、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技术合同成交额比“十二五”末分别增长0.6倍、1.4倍和8倍,科技创新成就喜人。3月30日,省委、省政府召开2020年度高质量发展总结表彰大会,该市第三次捧回综合考核第一等次的奖牌。

当天召开的创新发展大会却指出,全省“统考”中,科技创新是南通的“失分项”:去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只有2.6%,比全省平均低0.2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也只有35.6%,低于全省平均;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列全省第6位、第5位,与南通在全省的经济地位不匹配。

“去年南通经济总量过万亿,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但要清醒认识到,在实现全面小康的这一段赛程中,南通跑得并不算太精彩。”南通市委书记徐惠民分析,改革开放之初,南通与苏州、无锡、宁波等城市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之后经济总量的差距逐步拉大,直到进入新世纪发展速度才开始赶上来,“进入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南通要跑出加速度、跑赢新征程,再用原来的方法肯定不行,必须加速补齐短板,以科技创新不断催生新的发展动能。”

奋发追赶,南通以系统思维打造科技创新优势。该市明确,将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大学、科研机构和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共同参与的群落系统,深度整合人才、技术、信息、资金、载体平台等各类创新要素,与产业相互依存、共同演进。以构建“如鱼得水、如鸟归林”一流创新生态为目标,一系列科创新政纷纷落子。

优化体制机制。设立南通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由书记、市长挂帅,统筹全市科技创新工作,重点突破创新思维部门化、创新管理常规化、创新成果一般化,创新合力激发不够、科技创新政策不能“一竿子到底”等普遍问题。

重构科创版图。集中优势资源打造“一核、四区、多园”沿江科创带,涵盖南通创新区、4家高新区及多家重点开发园区,集中了全市70%的省级以上开发园区、80%以上的国家特色产业基地、80%以上的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85%以上的高校、科研院所等科教资源。力争到2025年,初步打造北沿江创新发展的主引擎,成为长三角沿江创新发展带的策源地,实现创新生态与城市生态高度融合。

升级激励政策。推出“含金量”空前的“创新30条”,涵盖科技、人才、教育、金融、知识产权等各个方面,多项政策为南通独有。据测算,南通市本级财政年度科技直接投入将增长30%,全市财政科技支出突破50亿元,预计“十四五”期间将撬动企业研发投入1000亿元。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记者注意到,当天在会场中央“C位”入座的,都是来自企业的代表,机关干部则分坐两侧。依靠持续创新,通富微电累计申请专利1059项、其中授权专利571项,创下南通企业国内外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记录,成为国产CPU、GPU等高端处理器唯一的量产封测基地。“企业在创新路上前行的每一步,都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坚定支持。”南通“创新30条”让通富微电总经理石磊深受鼓舞,“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我们将坚守实业报国初心,努力赶超国际先进,攀登世界科技高峰。”

激活企业创新发展动力、强化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形成开放协同创新合力、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张力,建设更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南通“四力并进”。南通市市长王晖介绍,力争到2025年,全市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提升至3%和70%,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名挺进20强。

作者:  编辑:绪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