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嘴鸥首现,南京物种“宝库”又上新
2024-05-23 09:00:00
来源:南京日报
【字号:  】【打印

本报讯(记者杜莹通讯员汪金宁)5月22日是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记者从昨天举办的南京市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活动现场获悉,南京环境监测中心近日首次在六合区龙袍长江湿地公园观测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嘴鸥,创造了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种类、数量在南京的新纪录。经过近几年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目前南京共记录到3672个物种,现存9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位居全省前列。

黑嘴鸥是鸥形目鸥科鸥属的一种水鸟,属于珍稀、易危鸟类,是国际特别保护鸟种,因种群数量稀少,1993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受威胁鸟类,2021年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据中国观鸟记录中心记载,黑嘴鸥在江苏省主要出现在江苏南通、盐城、连云港等沿海城市,在内陆地区鲜有记录。从观测记录看,黑嘴鸥近年来种群数量明显增多,推测本次现身南京的是迷路的鸟,但也表明长江水环境质量不断好转、沿岸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南有紫金山,北有老山,中间有长江,南京的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在全省可以说是走在前列的。从中华虎凤蝶到宝华玉兰,这些珍稀动植物都是在南京发现的,这也说明了南京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早、历史长、物种丰富。”南京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专家组成员、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王备新介绍,调查结果显示,南京现存9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其中,陆生维管植物9种、水生植物3种、陆生脊椎动物77种、水生哺乳动物1种、陆生昆虫2种,生物多样性“家底”殷实。

这背后是南京扎实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南京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为高水平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具体的行动指南。编制《南京市生态空间保护区域监督管理和考核办法》,划定了106块生态空间保护区,总面积约1002.27平方公里,实现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生物多样性较丰富区域的全覆盖。

为进一步拓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路径,激发社会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热情,南京首批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当天被正式授牌,南京江豚城市公园等9家单位入选。现场还发布了南京长江岸线洲岛观测阶段成果,并为16家南京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教联盟理事长单位和理事单位授牌。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