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180天在‘站里’上了12节课,每次回去,我和儿子的距离都会拉近许多。”5月21日,经过为期6个月的家庭教育指导,宿迁市宿豫区的卢女士和儿子正式从“豫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的“依法带娃班”里毕业。
一年多前,卢女士的儿子走上歧路。法院在办案时发现其家庭教育失职行为,向她发出《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决定书》,要求她学习“依法带娃”。
“这是宿迁首个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专业化的课程和专家指导,让‘依法带娃’更精细化、规范化。”宿豫法院党组成员、家少庭庭长孙春梅介绍,以此为依托,法院为婚姻家事纠纷处理、困境儿童救助、留守儿童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等方面提供专业化的家庭教育指导,联合妇联、民政、教育制定《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实施意见》,聘任56名家庭教育指导师,构建家庭教育指导联动机制,推动形成多元协作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
截至目前,“豫帆”累计为110名重点青少年提供专业心理疏导和关爱帮教服务。
宿豫法院还打造了宿迁市首个“豫帆·‘双减’法治引路人公益课堂”项目,将法治教育引进校园延时课堂。“全区的中小学教学和社团活动里都有法治教育课程,带着学生们进法院、进社区,不仅趣味性很足,很受学生欢迎,普法效果也非常好。”宿豫区豫新小学教导主任介绍。宿豫法院将全院法官和法官助理纳入公益课堂项目负责人人才库,让延伸课堂变成更专业化、正规化、趣味化的未成年人普法课堂,同时,在法院里优选30名干警担任44所中小学的法治副校长,推动法治教育课程纳入全区中小学教学和社团活动计划,推进法治副校长制度持续优化完善。
“‘一站’为‘依法带娃’做好‘加法’,公益课堂为守护未来做好‘减法’,并在全省打造首个由法院主导的未成年人‘一站式’询问中心,做权益保护的‘乘法’。”孙春梅介绍,中心设置了被害人询问室、沟通谈话室、心理疏导室、身体检查室、法律援助站、关爱服务站、审判法庭“四室两站一庭”功能区域,累计对18名未成年被害人进行询问、伤情固定、物证提取等侦查取证工作;联合公安、检察、教育等七部门制定《关于建立性侵案件中未成年被害人综合保护体系的实施办法》,共开展心理疏导、关爱救助、技能培训等46人次。
在“一站、一课、一中心”的“三位一体”青少年权益保护新机制形成后,宿豫法院融合推进家庭教育指导巡回公益课堂项目与“双护课堂”项目有机开展,实现青少年权益司法、行政、社会一体化保护;先后牵头提供家庭教育指导200余人次,为困境中重点青少年及未成年被害人提供救助帮扶、法律援助50人次;联合多部门、企业发放公益基金、司法救助金,激活“司法+N”联动救助成效,救助30名困境儿童,金额达86万元。 张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