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谨防文旅项目沦为“半拉子”工程
2024-05-24 07:50: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文旅产业具有成长性高、带动性强、绿色可持续等优势,近年来,在文旅热的带动下,不少地方的文旅投资特别是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明显升温,但与此同时,一些网红景点出现烂尾也是不争的事实。有的项目投资动辄几十亿元、规划用地上千亩,最终却陷入停摆、烂尾泥潭,隐没在荒草中、遮蔽在围挡里,大手笔立项、半拉子收尾,令人唏嘘、痛惜。

文旅项目一般建设周期长、投资规模大,一旦烂尾后患多多,值得警惕。这其中,既有内在的不能承受之重——虚耗资金、浪费精力,更有外在的难以修复之痛——给当地留下沉重的包袱和“后遗症”。此前类似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比如,某地以动漫产业园立项的百亿元级“明星”文旅项目,从试营业到无限期停工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某地耗资30余亿元打造的“假古镇”,最终烂尾成空城;还有的干旱地区斥巨资围湖造景,年蒸发量相当于数个西湖。

文旅项目烂尾,其中固然有项目中后期出现变数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先天原因、主观因素。比如,有的地方片面追求“高大上”, 动辄“规模最大”“世界唯一”“档次最高”,对财力预算不足,导致资金难以为继;有的观念出现偏差,片面认为抓文旅就是抓项目、抓景区,不顾自身条件,“硬着头皮也要上”,摊子越铺越大,最终铺成了烂摊子;还有的不经调研论证就盲目决策,“拍脑袋、想当然”,这样出炉的文旅项目注定长远不了。事实上,文旅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关系到城市形象,该不该建、如何建、建成什么样,都应有切实的遵循,有科学合理的决策流程,必须未雨绸缪、综合施策,避免不切实际的仓促上马。

尤须警惕的是,在畸形政绩观驱动之下,一些文旅项目沦为“半拉子”工程的现象。个别领导干部贪一时之功、图一时之名,把文旅项目当成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过度、片面追求短期绩效。比如,某地曾提出“全域旅游一年破题、两年成形、三年出彩、五年成名”的口号,这就反映出个别领导干部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心态。

看得见、摸得着,能快速刷新、提升城市形象,这些都是文旅项目的显在优势。但是,地方发展文旅产业必须实事求是,充分汲取前车之鉴,坚决遏制盲目跟风的“造景冲动”。其实,发展文旅产业和吸引游客远不止景区项目和景点打造等硬件的投入,还涉及到地方特色、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多个方面,与其一味追求“大而全”的所谓景点工程,不如也拥抱一些“小而美”的实在项目。文旅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和增加居民收入,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围绕这一目标,坚持实事求是,才是文旅发展“永不谢幕”的长久之道。

作者:魏晓敏  编辑:王语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