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蹭流量”不如“掘深井”
2024-05-23 07:50: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互联网造神时代,谁都有可能被流量砸中。近日,“菏泽树哥”郭有才走红,让这座沉寂的小城变得空前喧嚣。网络视频显示,在菏泽南站,众多网红扎堆直播,其中不乏哗众取宠、媚俗搞怪、低级趣味的表演,一片“群魔乱舞”、光怪陆离的景象,令人如鲠在喉。

在流量大行其道的当下,哪里有流量、哪里就有蜂拥而来“蹭流量”的各路主播,似乎已成某种定律。尽管个中乱象令人不适,但其背后的行为逻辑其实不难理解:“蹭”就可能在流量池里分一杯羹,分得流量就有望成为网红,当了网红就能带货变现,有机会在一夜之间赚得钵满盆满。去掉中间环节,流量最终指向了赚钱的机会。为了争夺“注意力”这一稀缺资源,主播们使出浑身解数“群魔乱舞”也就不足为奇了。

对此现象,有学者痛批“当下网红大行其道,大家对带货明星的追捧正在腐蚀年轻人”。其实,倒不必将流量视为“大敌”。互联网让时空“无远弗届”,打开了更大的机会窗口,当网红博主,是个体的选择,没有太多可指摘的。很多网红也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为受众提供了正向价值。不少“蹭热点”的主播,其实就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去“抢”去“蹭”也只是为自己寻求一个被看见、被听见的机会,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这是“约束条件下的理性选择”。

但也要看到热点易逝。流量和网红本身就是被制造出来的工具和符号,昨天有“大衣哥”,今天有“郭有才”,明天还会有别的网络热点人物。依赖平台推广和热点制造,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关注度,但很难形成持久影响力,甚至还可能被反噬,多少昙花一现甚至瞬间“塌房”的网红都是例证。潮水涌来,泥沙俱下;潮水退去,泡沫也就随之消散。那些粗制滥造乃至低俗不堪的所谓“流量”,无异于饮鸩止渴的“审丑狂欢”,除了惹人尴尬反感、污染社会风气,究竟价值几何?

再深一层去想,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机会成本。虽然在某些博主看来,蹭热点既可能带来高收益,又无需承担风险,是门“稳赚不赔”的生意,但不妨思考一下,如果将相同的时间、精力投入别的事情上,收益未必就比“蹭流量”低。在今天这个时代,已经严重“内卷”的流量江湖,对想要改变命运的年轻人来说,并非最佳机会。与其跟风“蹭流量”,不如迎风“掘深井”。在时代的大视域下,找准自己的小坐标,去读书、去学习,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提升专业核心能力,个人成长和价值实现的概率会比“蹭流量”更高,后劲也更足。长期主义者,会得到时间的回报和时代的馈赠。于人而言如此,于一个行业、一座城市同样如此。

互联网大浪潮奔涌向前,流量本身无关对错。流量开启了我们理解和改变世界的另一扇大门,但当“流量至上”成为一种风向标,当“蹭流量”成为风靡的财富密码,当很多人将当网红视为梦想,当走捷径、赚快钱、一夜暴富的短视思维侵入很多人的头脑,吞噬掉的将是什么?这不能不引人深思。“万物皆流量”的时代总会过去,只有脚踏实地的努力,才能留下恒久坚实的印记。

作者:陈立民  编辑:王子钰